第二十章,子輿,旭然 (第1/2頁)
天山下七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傕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各路諸侯看輕了,正所謂大亂之後必是大治,他現在正為長安城內諸事頭疼。
他記得史書曾經記載過這麼一段話,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共同把持朝政,任由喜好隨意罷免官員,又常常縱兵劫掠,致使長安城內一片烏煙瘴氣。
如今親眼所見,總算是切身體會到西涼軍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玩沒的。
今日的朝會氣氛有些緊張,樊稠,郭汜二人與眾大臣針鋒相對,原因是樊稠郭汜二人慾在朝中提拔心腹。
李傕看得一陣頭大,這兩個傢伙太急於爭權,竟想將麾下武將安置在文官位置,大臣們如何肯答應,於是也顧不得西涼刀之利,據理力爭。
樊稠郭汜覺得有被冒犯到,差點沒拔刀砍人,只是被李傕攔住了。
最後還是獻帝打破了僵局。
“眾將士平亂有功,理當封賞,今日之議朕準了。”
劉協終究是妥協了,他很清楚繼續鬧下去的結果。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把這幫莽夫逼急了,最後吃虧的還是這些文官們。
眾大臣俱是一臉悲憤,堂堂大漢朝廷竟被一群武夫攪成這樣。
樊稠郭汜這才罷休,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沒必要再繼續鬧下去。
李傕則注意到,西涼軍與大臣的矛盾已經進一步激化,爆發只在一念之間。
果不其然,議郎“種邵”忽然提議道:“西涼馬騰,韓遂屢屢起兵作亂,臣以為,當派一使者前去遊說,讓二人重歸朝廷。”
劉協故作沉思,隨即問道:“眾卿覺得此議如何?”
他的餘光時不時瞥向李傕,總覺得這人身上透著一股未知的色彩。在樊稠郭汜二人爭權之時,他卻猶如隔岸觀火,一言不發。
李傕上前說道:“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是最好,臣無異議。”
他一直在等這一刻,馬騰韓遂的叛亂是一個導火索,西涼軍勢力重新洗牌的關鍵。
郭汜一向以李傕馬首是瞻,樊稠也不想在這種事情上和李傕鬧得不愉快,於是紛紛同意。
計劃一切順利,然而劉協卻有些不安,總覺得順利得有些詭異。可開弓沒有回頭箭,計劃已經進行到一半,斷然無法中途停止。
朝會結束後,李傕策馬來到城外軍營。
西涼士兵一如既往的在平原上馳騁,操練騎射功夫,論騎術與箭術,他們不比馬背上長大的胡人差。
嚴格來說,西涼人也算受羌人影響,頗有幾分戰國時代趙國胡服騎射的意味。
李暹正在向士兵們展露自己百步穿楊的箭術,在馬背上肆意翻轉身位,彷彿已經達到人馬合一的境界。
手中羽箭脫弦而出,精準命中靶心。。
李傕目睹這一幕,於是勒緊馬繩停在原地,一個想法油然而生。
曹操能培養出曹仁,曹洪,以及夏侯家族的眾多將領,他又何嘗不能培養自家族人。
相比起兄長李利的沉穩,李暹的頭腦更加靈活,懂得變通。
這些族人都是他未來征戰天下的班底,隨著地盤的擴大,他們這些人早晚要學會獨當一面。
“叔父。”
李暹注意到李傕的到來,於是翻身下馬,連同周遭士兵跪地見禮。
李傕擺手示意,隨即笑道:“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禮,你小子倒是沒有偷懶。”
“不敢辜負叔父的栽培。”李暹一臉認真,他如今也是統領萬人的大將,自然要為麾下士卒做表率。
何況,他可是立志要成為李家麒麟兒的男人。
李傕點點頭,道:“不錯,不過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統帥,光有武藝是不夠的。”
“請叔父教誨。”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