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第2/3頁)
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望到了熊耳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國;西征大夏,遠涉流沙;包纏馬蹄,掛牢戰車登上太行險道,直達卑耳山而還。諸侯無人違抗寡人。寡人召集兵車盟會三次,乘車盟會六次,九次會合諸侯,匡正天下於一統。過去三代開國天子,與此有何不同!我想要封祭泰山,禪祭梁父。&rdo;而封祭泰山,禪祭梁父是隻有周天子才可以做的,齊桓公以諸侯霸主的身份欲行之是一種僭越行為。管仲極力勸阻,但桓公不聽;管仲於是介紹封禪之禮要等遠方各種奇珍異物具備才能舉行,桓公這才作罷。
四十一年(前645),管仲去世後,桓公不聽其言,任用品德不佳的易牙、開方等人。這些人專權後,開始禍亂齊國。後來,桓公生病時,他的五個公子各自結黨要求立為太子。桓公死後,為了爭奪王位,齊國發生了內亂。桓公的屍體被丟在床上六十七天,屍體爬滿了蛆蟲。
桓公去世後,齊國漸趨衰落。尤其經過崔杼、慶封之亂後,大傷元氣,終於被貴族田氏所替代。
圖霸未成的誠信之君宋襄公
齊桓公死後,因為內亂,太子晤逃往宋國。宋襄公於魯僖公十八年(公元前642年)聯合曹、衛、邾伐齊,送太子昭回國即位,是為齊孝公。戰勝齊國後,宋襄公認為自己已經強大,因此想借齊、楚威勢稱霸中原,便於魯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把齊孝公召來同他一起與楚國的鹿上(今安徽阜陽市南,或說在今山東鉅野縣西南)結盟,楚國假意允許了他,暗裡卻佈下了天羅地網。到了這年秋天再會,宋襄公遵守信義,不帶兵赴會,楚、鄭、陳、蔡、許、曹等國諸侯約宋襄公到盂地(在今河南睢縣),楚國乘機拘捕了他,並且起兵伐宋。公子目夷從盟會上逃回,力抵楚軍,堅決不降。楚見捉到一個國君並無用處,遂把宋襄公送給魯國,魯僖公乘機出面說情,放他歸國。
但是宋襄公並未意識到此時其它國家已不再以誠信為本。當時楚強,鄭國朝楚,為此,宋襄公在公元前638年伐鄭。楚救鄭,與宋軍戰於泓水(今河南柘城縣北)。當時宋軍已經列好陣勢,楚軍正在渡河,司馬子魚(即公子目夷)對宋襄公說:&ldo;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渡河未畢)也,請擊之&rdo;,宋襄公不同意。楚軍渡過河以後,還沒有擺好陣勢時,子魚又讓他乘機發動進攻,他還是不同意。一直等到楚軍準備好了之後,宋襄公才下令出擊,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自己也受了傷,國人因此埋怨他,但他卻說什麼:&ldo;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rdo;(《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泓水之戰,宋國損失慘重,國勢從此一蹶不振,不久,宋襄公因傷而死。
兼聽則明的晉文公
早在齊國稱霸中原時,處於南方的楚國就向東擴充勢力。齊桓公死後,齊國內部發生爭權鬥爭,國力稍衰。楚國又向北發展。宋襄公想繼承齊桓公霸業,與楚較量,結果把性命都丟了。齊國稱霸時的盟國魯、宋、鄭、陳、蔡、許、曹、衛等國家,這時都轉而成了楚的盟國。
正當楚國想稱霸中原之時,晉國在晉文公的整頓下,開始強大起來。
晉國受封較早,始封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都城在唐(今山西翼城縣境)。叔虞的兒子燮父時遷都今天太原晉水之旁,改國號曰晉(詳見《國語?晉語》、《史記? 晉世家》),就是後來的晉國。它的疆域只要在今天晉南和汾、澮流域一帶,四面都是戎狄小國,雖然地大勢固,但影響了它與中原的交往。西周末年,晉國開始強盛,晉文侯曾與鄭武公共同輔平王東遷。公元前745年文侯死,子昭侯立,封文侯弟桓叔成師於曲沃。此後的晉國,實際分裂為二。春秋初年的六十七年間,內亂一直沒有停息,到公元前679年,旁系武公滅晉而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