淸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明、四歲的沈常暉商量他們的以後。
那一刻,就算是最年幼的沈常暉,都被沈進賢當成了大人。
無論他們當時能否聽懂,沈進賢都掰開了揉碎的講給他們聽,期待他們日後有聽懂的時候。
那之後,沈進賢像是耗盡了全心血,油盡燈枯的他留下原主三個孤兒寡母,以及肚子裡還未出生的沈惜知,撒手人寰。
鑼鼓喧天的葬禮上,如沈進賢所料,原本與他們不親的親族們,如同聞到血食的鬣狗,群起而攻之。
將原主帶進沈家的財富,盡數瓜分。
饒是原主有兩個兒子傍身,也只從他們手裡保下了幾畝田地,還不是上等的良田。
自此,已經懂事的沈玉明,深刻的認識到這個家沒有父親,或者說沒有一個男人,有多麼的艱難。
他主動遵從父親的安排,放棄了前幾年在父親那兒學到的知識,成為一個地道的莊稼漢,整日侍弄著家中餘下的幾畝地,以此養活一家人。
原主也做些力所能及的手工藝品,賣到鎮上,供老二沈常暉拜師,學手藝,將來做個木工師傅,讓家裡生活更好一些。
待沈惜知出生,長到三歲的時候,沈家迎來了最艱難的時候。
在沈進賢的規劃中,沈惜知如果是女孩兒,就讓她去繡坊學習女紅。
大豫自建朝以來,因有位開國皇后,不僅擅長打仗,更擅長女紅,大豫女子地位比別的朝代要高上許多。
不僅能在外拋頭露面,家裡有能力的,還能為官做宰。
家中沒能力的,送去女子繡坊學女紅。
若學有所成,做個繡娘也不比一般的秀才差。
這都是那位開國皇后,給後世女子謀來的福利。
但沈惜知出生後,不是女孩兒,是個男孩兒。
如此做不了繡娘,為了不斷了沈家讀書的傳承。
沈惜知三歲後,原主勒緊腰帶,咬牙將他送去讀書,著實過了一段艱苦的歲月。
好在一家人齊心協力,挺了過去。
十幾年後,沈家三兄弟各自成家,也各自取得了一些成就。
老大沈玉明耕了十幾年的地,因年少時跟父親讀了幾年書。
沒有在地裡只埋頭苦幹,家中寬裕一些的時候,他買了幾本農業有關的書,自己研究著看了起來。
將家裡的田地改良成良田,在村裡出了名。
同村的農戶紛紛找他請教,如何提高產量,改良土質。
早在沈玉明十七歲的時候,他就娶了本村一個名叫常月娥女孩。
此人正是洛桃安來到這個世界,那個面帶指責的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