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反賊抗災 (第1/2頁)
蘸辣醬的薯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崇禎三年八月份,陝北天氣越來越炎熱,熾熱的陽光照耀在這一片多災多難的土地上。空氣中的水分在炎熱之下快速蒸發,讓原本貧瘠的土地變得越來越乾旱。
本來高溫並不是最讓人擔心的,最讓陝北農民擔憂的是滴雨不下。
陝北自崇禎元年開始,就一直連年大旱。前兩年因為氣溫還沒有這麼高,農民還勉強可以度日。但崇禎三年顯然不是一個好年份,整個陝北在高溫和乾旱之下宛如一個大熔爐,吞噬著百姓的希望。
乾旱的災情在陝北迅速擴大,直到整個延安府都逃不了。本來被沉重的賦稅壓的都快抬不起頭來的百姓,面對這種災情根本扛不住。
按理說這個時候朝廷早就應該注意到,然後開始減租減息,同時發錢賑災了。然而因為朝廷的過於拉跨,陝北再次大旱的訊息根本沒傳到上面。
而陝北地方官府各個都窮的不行,哪有錢去自己賑災。延安府甚至都快沒錢給士卒發糧了,更別說救濟災民了。
於是這一場旱災在朝廷無能的情況下,迅速走向了不可控。
自七月份開始,延安府各縣城就開始出現農民逃荒的情況。隨著氣溫越來越高,上天依然不肯下一滴雨,對未來開始絕望的農民都打算趁著自己還有點糧食,趕緊逃荒。
至於土地已經沒用了,無法給農民產出糧食的土地,再眷戀也沒有用。安土重遷的農民不得不開始背井離鄉,逃避天災。
只不過,這樣的災情並不是只官府在頭疼,同樣割據北方的陳正也受到了旱災的影響。
延川縣和延長縣附近的土地本身就不富饒,貧瘠的土地在豐年也只能滿足農民生活。而現在,旱災一來,陳正地盤下的土地也在迅速走向龜裂。
這個情況在延長縣還好說,因為背靠延水,隨時可以引水灌溉,可以勉強撐下去。但對於北邊的延川縣來說,酷熱和乾旱就是是要命了。
延川縣附近原本的幾條小溪已經全部乾涸了,僅有的水井根本不足以支撐灌溉,隨著時間推移,乾旱變得非常嚴重,如果不盡快想辦法歉收是肯定的。
這件事各地計程車紳地主最有發言權,他們急忙把訊息傳到陳正手上。
而此時在延川縣的陳正也正在為這高溫而發愁。
真正切身體會到這乾旱,陳正才理解了史書短短的一句“崇禎三年,陝北大旱”的含義。就這天氣,哪怕是坐在縣衙裡陳正都被熱的不行,而陳正又不習慣叫人伺候自己,所以只能一邊扇扇子一邊辦公。
“這炎熱的天氣,連士兵訓練都會中暑昏厥,更別說其他人。”陳正看著縣衙外炎炎烈日,不由感到一陣頭疼。
就在這個時候,外面計程車兵稟報,孫家的家主作為士紳的代表,來到縣城拜見陳正。陳正有些意外,不過還是立刻讓士兵請進來。
“小民見過將軍。”孫家主向陳正拱手行禮,神情非常無奈。
“某此次是代表附近士紳,前來向將軍彙報延川縣附近的旱災的。”
“旱災……的確很難處理啊。”聽到孫家主的話,陳正摸了摸下巴說道。
“那是自然,不然我們也不願前來麻煩將軍您。”孫家主嘆了口氣,無奈的說道。
“這延川縣半年多沒下一滴雨,偏偏這天越來越熱。我們幾家僅靠著田莊裡那幾口水井已經撐不下去了,田地幾度要龜裂。”
“尤其是這附近越來越多流民聚攏而來,人數眾多。如果不想辦法賑災,他們還會給田莊添麻煩。”
“繼續下去,我們田莊今年註定又要歉收,難以為繼了。而我們幾家力微言輕,根本無力抗災,只能前來找將軍您求救了。”
陳正沉默下來,並沒有立刻回答,而是自己先思索起來。
中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