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靈海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方都像是知情人士的樣子。
光濟亦是抱著類似念頭,他能模糊感受到,丁檠眼下正處在山腹之中,似乎得到了什麼機緣,還得等上一陣才能脫身,所以能拖延一會是一會,橫渠先生想要聊聊,那就好生陪對方聊聊!
於是雙掌合十道了聲慈悲,開言道:
“所謂佛家,又名釋家,此家尚靜悟,貴解脫,以入定為工夫,將參證作法門,能於此而有所悟入,於是性靜心空,脫離一切掛礙。”
這些話語偏向於禪宗一脈,此宗在發展過程中本就受到了儒、道學說沾染,有了一種隨緣任運的態度,不是簡單地侷限在佛教經義之中。
當初光濟在和靈空長老討論時,覺得還是禪宗之論在此世接受度可能更高一些,於是便商約好未來傳道以禪宗為主,此時自然就拿了這套東西出來。
果然,橫渠先生聞言若有所思,點頭道:
“有點意思,你這一脈學說倒是與玄學一脈有些相似,亦有老莊一派的些許意蘊,後面呢?”
一副意猶未盡的態勢。
光濟見狀輕舒一口氣,接著道:
“無掛礙則無恐怖,無恐怖則神清,神清則氣足,其足則應變無方、隨機生巧。如是而後,明於法則不拘於法,沉其心而不動其氣。”
他臨場發揮,以《心經》為主體構思話稿的同時,試圖將談話往論道的方向引導,繼續拖延時間。
果然,本就是理學一宗的橫渠先生毫無所覺地上了鉤,開口反駁道:
“非也,聽你所言,竟是以心為本?
“須知虛空即氣,則有無、隱顯、神化、性命通一無二,所謂氣化萬物也。”
樸素唯物主義一個念頭突然從光濟腦海中跳出,旋即被他按了下去。
僧人輕笑開口:
“既是如此,人心何在?氣成萬物,人何以知覺外界?”
橫渠先生對此問胸有成竹,想來以前沒少思考過:
“誠明所知,乃天德良知,此乃德性之知,非聞見小知,亦是由氣所成。唯德性之知,方能反映萬物本性,故謂誠明。
“老夫所言如何?閣下有何要說?”
光濟不覺頷首,用前世的話來講,橫渠先生的觀點已經包含了哲學的兩個基本問題,在物質與意識何為本原中,他選擇了物質;在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中,他選擇了可以。
所謂的“德性之知”,就是可知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只可惜,與佛門不合光濟嘆了一聲,正要說些什麼,忽然扭頭看向不遠處的山崗。
等待他做出回答的橫渠先生,以及不知不覺中沉迷於兩人論道的郭浩同時心中有感,一併轉身看去。
丹霞漫卷中,一道暢笑聲遙遙傳來:
“二位所言我亦心有所感,張公所問,不如由我代光濟回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