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淒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左懋第急於南行揭穿陳賊面目,好叫朝中諸公早做防備清朝的準備,但忠義營卻需要他找個地方安頓下來,於是他就有了讓王彥暫歸高傑麾下之心。
王彥不過是一千總,自然不可能得到高傑多少禮遇,但其聽聞王彥手下有一千騎兵,馬上轉變態度,當著左懋第之面,便撥下糧草,以及一千多件鴛鴦戰袍。
王彥讓手下人隨高傑部下領了物資,便帶著人馬去送急於南去的左懋第,他騎馬隨行十里,遇一長亭,便停下來與使團眾人告別。
「大人此去,不知何時能見!」王彥從劉順手中接過酒水,為左懋第踐行,心中不由得有些傷感。
左懋第接過酒杯一飲而盡,他與王彥相處日久,早已成忘年之交,同時深知他的才華。「士衡且安心待在興平伯軍中,待我回朝後,必然向陛下舉薦,招士衡入朝,以士衡才華,日後定能成為朝中棟樑。」
左懋第與王彥同行千里,途中兩人交談甚多,王彥對於局勢的分析,使他深以為然,兩人都認為抗清是第一要務,反賊則可徐徐圖之。
「南京諸公熱衷於聯虜之策,大人慾改弦更張,必遇諸多艱難,為了大明社稷,漢家河山,左大人請受彥一拜。」王彥行禮道。
「士衡放心,我此去必然說服陛下,整頓兵馬,收拾舊河山。」左懋第扶住王彥之手,深情地說道。「此去經年,就此別過。」
當下王彥作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一行人,為王彥歌聲所動,左懋第等人隨與他揮淚而別,而他則目視著使團眾人南行,直到最後消失在天地之間。
送別眾人,王彥隨返回營地,訓練忠義營。
高傑部北上,並非北伐,而是因為史可法熱衷聯虜破賊之策。
清庭在十月二十四日,檄諭河南、南京、浙江、江西、湖廣等處大明官員和百姓,曰:「爾南方諸臣當明國崇禎皇帝遭流賊之難,陵闕焚毀,國破家亡,不遣一兵,不發一矢,如鼠藏穴,其罪一也。及我兵進剿,流賊西奔,爾東南尚未知京師確信,無有遺詔,擅立福王,其罪二也。流賊為爾大仇,不思徵討,而諸將各自擁眾,擾害良民,自生反策,以啟兵端,其罪三也。」
清庭所發檄文顯然包藏禍心,意圖否定弘光朝的正統地位,開戰之心不言而喻,然而史可法卻一廂情願,認為只要發兵討賊,讓清庭失去指責弘光朝的藉口,則和平相處大有可能。
因此史可法親自安排高傑部進兵河南,欲與清軍會師剿賊,以分道入秦夾攻大順軍,來表面弘光朝並非如同清庭指責的那樣「不出一兵一卒」,以便在幻想的和談中多一點籌碼。
此時清軍主力正同闖軍主力激戰陝西,河北、山東之地兵歷空虛,若明軍突然北伐,清軍兩面被擊,則光復北京指日可待,可惜如此絕佳時機,被庸臣浪費,惜哉!痛哉!
這一年來,王彥的經歷,使他慢慢成長,在親眼目睹山東大好局勢毀於一旦,南方諸臣的毫不作為後,對那些聲名赫赫名臣,已經不再如當初一般盲目信服了。
王彥所部,自歸高傑摸下,高傑並未再次召見,他便一心整頓忠義營,令人製作旗幟,又讓整個忠義營換上統一的鴛鴦戰袍,帶上飛碟盔,面貌頓時一新,頗有一番強軍的模樣。
高傑沒有軍令下來,王彥也樂得自在,整日帶著忠義營在外練習騎戰,一晃就過去兩日。
正月十二日,王彥向之前一樣演練兵馬後回到大營,卻發現營中氣氛不對,似乎有什麼大事要發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