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神秘買家,野生大黃魚 (第2/2頁)
不說話裝高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滴的紅燒肉,一碟綠油油的時蔬。
中間一鍋魚,奶黃色的湯。
王寶川道:“來,先吃飯。醃篤鮮,紅燒肉,時蔬,都是平常的本幫菜,這家味道做得還行,可以試試。”
韓舟三樣都吃了點,果然不錯,真不錯。
王寶川又道:“這份家燒大黃魚,用的是三斤重東海野生大黃魚,我素來最愛,你也嚐嚐。”
韓舟舀了點湯和魚肉,滋味濃厚,肉白如蒜瓣,無刺,肉質緊實、湯汁濃醇,是一種從未體驗過的純正滋味。
韓舟道:“好吃。”
野生大黃魚,他是知道的,稍重一些的,都不是直接買——而是用來拍賣的。2016年,曾有人以29800元成交價拍下41斤野生大黃魚,實在是天價。
王寶川微微一笑:“如今野生大黃魚族群極少,市價非常珍貴。但上個世紀大部分時候,並非如此。”
他慢慢解釋。
原來,大黃魚原是中國沿海常見的魚種,非常氾濫,是人人都能吃得起的平民飲食。
網上曾有舊聞,說民國時候上海的窮人吃不起飯,只好以陽澄湖大閘蟹充飢,其實大黃魚也是同樣的道理,並且如今更加稀缺。
野生大黃魚為什麼會瀕臨滅絕?
首先,大黃魚作為一種生物,有一個很搞笑(無惡意)的設定。
大黃魚是石首魚科,頭骨中有兩枚耳石。
針對這一點,聰明的漁民們發明了一種特殊捕魚方法:敲罟作業。
敲罟,也就是敲竹槓,發出巨大聲響,跟大黃魚頭骨中的耳石發生共鳴。共鳴,魚群就暈了過去。太慘了。。。。
一般是中間兩艘大漁船(稱罟公罟母)張好網,再用二三十條小船在大船前圍成半圓圈,每艘小船3人,一人搖櫓,兩人敲打綁在船幫上的竹槓,發出巨大的合音,聲波傳入海中,引起黃魚的耳石共振,導致昏迷死亡,船隊漸漸合攏,昏死的魚群被趕入大船張開的網中,一網打盡。
1974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
2000多對大圍網機帆船,浩浩蕩蕩地對越冬場裡毫無防備的大黃魚魚群展開了大圍捕,當年舟山漁場的大黃魚產量由10萬噸猛增到1681萬噸,創造國內大黃魚產量的最高記錄。
巨大的產量,供過於求,賣不出去,價格跌到了每斤五六分錢。
後來還是zf出面,號召大家都來吃“愛國黃魚”,促進了一波消費,賣了出去。
產量的高峰給東海的大黃魚種群帶來了致命的打擊。
自此以後,舟山漁場等大黃魚的產卵場一蹶不振,再難形成漁汛,並在隨後的幾年,一步一步走向枯竭。
到如今,野生大黃魚再難形成氣候了。
太可惜了。
雖然有了人工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