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第2/4頁)
輕風過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瞳般魅惑的琥珀色雙眸搭配淺栗色的齊劉海短髮,令藍煙看上去堪比飾品店裡最精緻的手工娃娃。
輕輕的撥出一口氣,藍煙淺淺的牽起嘴角。
只有未被牢籠束縛的生命才能健康自由的呼吸。美麗,也需要氧氣。
梁月臣推門進來的時候,藍煙已經將行李整理得差不多了。
&ldo;煙兒都迫不及待了?今天起得很早啊‐‐&rdo;梁月臣伸手扶了扶鼻樑上的鏡架,隱在鏡片背後的瞳孔在看見藍煙的那一剎那時閃過短暫的驚艷之色。
梁月臣一直認為二十五歲以下的女性是不適合穿旗袍的。
旗袍,不單單是一種服飾,更是一種文化。
旗袍在三百年前的清朝處於絕對的霸主地位,作為滿人的傳統服飾,旗袍的衣身較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密實而保守,比之大唐襦裙的性感輕透,旗袍正如滿人的統治政策一般,嚴苛不容逾越,而它的繡工、裝飾之繁瑣也幾至登峰造極的境界。
近代以後,由於受西洋文化的影響,旗袍也在發生著變革。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旗袍擺脫了平直保守的老式樣,透過降低立領、縮短袖長、加深開叉、收緊腰身而改變了z國婦女長期以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的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頗受女學生歡迎,也正好與當時解放封建女性的思cháo相呼應。
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也是近代z國女裝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這時的旗袍造型偏向於歐洲的流行時裝,區域性被西化,出現了荷葉領、西式翻領等,樣式也逐漸增多。改良後的旗袍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幾乎成為z國婦女的標準服裝。
五十年代之後,旗袍被象徵勞動人民的&ldo;花衣裳&rdo;所取代,逐漸失去生存空間。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旗袍被說成&ldo;四舊&rdo;、&ldo;封、資、修&rdo;,塵封了二十年,幾乎絕跡。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旗袍輝煌難再,僅有少數人在穿。而且,此時出現了一種具有職業象徵意義的&ldo;制服旗袍&rdo;。為了宣傳和促銷等目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以及娛樂場合和賓館餐廳的女性服務員都穿起了旗袍。做工粗糙、式樣單一、色彩艷麗、妖媚低俗,大大降低了旗袍的檔次和品位。
改革開放後,隨著思想的大解放,旗袍作為最能襯託z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時裝代表,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甚至在國際上流行,光榮復興。
可以說,旗袍是z國整個近現代歷史文化的縮影。它所遭受的命運反映著z國當時的主流思cháo。沒有一定的內涵與氣質,沒有一定的文化與深度,沒有裊娜窈窕的身姿身段,根本體現不出旗袍的魅力。
二十五歲以下的女人有的還在校園天真的漫步,或者才剛步入社會稚氣未脫,仍未被社會打磨。旗袍穿在她們的身上僅僅是一件漂亮的時裝。也許青春,也許美麗。
二十五歲以後的女人,思想漸漸的成熟,或許經歷過一場痛徹心扉的背叛,或許遭遇過一次刻骨銘心的失敗,現實的逼迫讓她們看清理想的差距。旗袍穿在她們身上不僅僅再是一件單純的衣服,而是一個女人步步透露的風華。也許滄桑,也許堅強。
可是,當這件粉白色繡著櫻花圖案的旗袍出現在藍煙身上的時候,梁月臣卻沒覺得有一絲的突兀,甚至有一種再適合不過的欣賞與感嘆。嬌嫩、水靈,浪漫、淒寂。
藍煙的骨架偏小,身子纖細,梁月臣一早就知道,他還記得小丫頭剛甦醒的時候還嫌棄過自己的身體發育不良。只是,沒想到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小丫頭便變得玲瓏有致了。雖不能說前凸後翹、性感豐滿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