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5頁)
不受約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此,常委們十分贊同,並認為把抓外向型經濟、調整發展鄉鎮企業作為發展蘇州經濟的“牛鼻子”,緊緊抓住這個“牛鼻子”、帶動全市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路,完全正確,非常及時。
如何衡量外向型經濟·外貿收購無疑是一個風向性的標誌。1986年,蘇州全市的外貿收購額為12�86億元。有關部門在確定1987年全市外貿收購計劃時定的是16億元。
“16億元是蘇州的實際水平嗎·”高德正到各縣(市)、區調查時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幹部們討論。
“16億有點低了,20億完全有可能。”大家反映說。
“那為什麼就定了16億·”高德正問。
“多保留點餘地穩當些嘛!”回答道。
高德正笑了,說,保留些餘地是對的,但過分的“保留”,反而可能會影響應有的工作成果和發展速度。在市委、市政府班子商量此事時,大家的意見一致:當年度全市的外貿收購計劃確定為19億元,給可能實現的20億元留一定的餘地。
“結果這一年我們實現了19�97億元的外貿收購額!老實說,如果不是市委及時調整計劃和鼓勁,也許我們只能完成16億元的水平。”一位外貿部門的老同志告訴我當年的這件事。
1987年底,黨的十三大勝利召開,中央更加明確地提出了實施沿海經濟發展戰略,要求沿海地區積極發揮優勢,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促進發展外向型經濟,以先富之地帶動西部地區發展。中央精神如一場及時雨,蘇州幹部好比喝了一帖清涼劑。尤其是這一年嚐到瞭解放思想鼓幹勁外貿收購額從16億元一躍上到近升20億元的甜頭,大家感到蘇州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潛力巨大,必須牢牢抓住這個“牛鼻子”!
“我看現在的主要問題是我們缺乏進出口權,這個制約因素如果克服掉了,蘇州外向型經濟發展定能實現跳躍性前進。”蘇州市外貿公司的同志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擺在了市委領導面前,並進而解釋道:當下我們的蘇州市外貿公司實際上只是省外貿公司的一個“收購站”,既沒有直接的客戶,更沒有進出口經營權,一年12個月辛辛苦苦為省公司“打工”,沒有主動權,因此也就沒有太多的主觀能動性與更大的積極性。
第7章牽“牛鼻子”讓姑蘇光芒四射(5)
“如果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你們認為我們蘇州外向型經濟還能有更大的發展·”高德正書記和俞興德市長問。
“這是板上釘釘子的事!”外貿部門的人回答得很肯定。
“那我們到省裡去爭取到這個‘外貿進出口權’。”高德正和俞興德說。
到了省裡一談,書記韓培信和省長顧秀蓮聽後感覺蘇州提出的建議有道理,便立即召開了全省幾大市的書記、市長會議,並鄭重其事地同各路“諸侯”商量此事,指出省外貿公司將向無錫、常州、南通和蘇州四個基礎比較好的下放進出口權,條件是相應承擔省外貿公司的債權。沒想到這四個“兄弟”除蘇州外沒有一家願意接受省裡的這個方案,並形成四種結果:常州堅持原來的體制,無錫認為外貿不如內貿,實際上也維持了原來的做法,南通說:“你們三市的做法我們一家也不學,南通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有多少就做多少。”
江蘇省領導開明,說省裡尊重大家的意見。這給蘇州帶來巨大壓力,因為他們一方面得到了進出口的自營權,同時也必須承擔省外貿公司的債權——那債權老實說很沉重。但兩年以後的結果是:拿到進出口自營權的蘇州雖然花了高價“買”得政策,外貿卻如虎添翼,迅猛發展,並且一躍成為了全省外貿第一名且將這種優勢一直延續到了今天……這是後話。
這個時候的蘇州還遇到了一個很鼓勁的“機遇”——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