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將心比心,除了打遊戲時看到老曹資料牛叉頗有些折服羨慕,也沒有哪個真的喜歡老曹吧?以老曹那德行,跟著他的人要戰戰兢兢,做他領導的得提防被他滅門。
並非只是前人懵懂,一味的尊劉抑曹,是有一定的偏見,也沒那麼嚴重,不必以為前人都是腦袋給封建君臣禮教荼毒的傻瓜。
唯才是舉,曹操幹過,可劉備也幹過,那些小人物不提,最明顯的,就是提拔魏延。連孫權也幹過,小陸遜起家時還人人不服呢。
那可是人才的時代,誰敢無視人才?
老曹說是唯才是舉,可每次行軍打仗靠的不都是夏侯和曹家的為主帥麼?相較而言,反倒是沒高喊過口號的劉備和孫權用非親族勢力的將領較多。〈這就是鄙鄉一句俗語,說得好做的醜,嘴巴上功夫了得。〉
曹操文章寫得花團錦簇,曹植更是號稱天下文采子建七分,曹家乾的破事兒最多,但論說好聽的,當時沒幾家能賽過他們父子三人,老劉就是個學過幾天文化的賣草鞋泥腿子,孫策孫權兄弟算有點文化,不過他們一二十歲那會子老子剛死,朝不保夕,怕是也沒什麼心情繼續學習文化知識。後來孫策玩完,剩下老弟孫權,這位孫權又忙於應付強大的魏國,正如他名字那樣,為此耗盡一生心力工於權謀,哪有什麼時間學習那方面的東西?只有國力強盛子孫繁衍眾多的曹氏,反倒有閒情逸緻修飾文采。要不是後人刻意提醒,有幾個人在乎蜀吳兩地那數量少的可憐的文學人才?
三國之中曹家最大,御用文人最多,南邊兩個國家加起來還沒北邊的零頭,後來又被陸續擊潰淪為階下囚,連給自己辯解的機會都是沒有的,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失敗者無一例外都是壞蛋,他們自然說不過。
且後世還是司馬當政,司馬家總得給老曹渲染渲染政權合理性吧?不然他家從曹家那邊禪讓得來的天下可就難看了。
再插句嘴,老曹這樣的人就算到現在也是沒人敢用的,就像那位身死蒙古的林領袖一樣,誰敢用。
當然,做為領導幹部,老曹反倒是極成功的,最最關鍵的還是他把握住了力量,擁有一個龐大富有且佔儘先機的家族,就像我們玩遊戲,老孫還好點,好歹有點老子留下的部將,且父親身為名將聲望尚可,又有個還算繁榮的家族支撐。可老劉呢,老劉還在窮折騰為了幾個小兵發愁呢,說是帝胄,但事實上三家之中屬他最衰最可憐,最像平常百姓。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反而倒討厭慷慨不屈百折不撓屢敗屢戰的劉備反倒喜歡出身富貴人家又有官祿餘蔭。雖然曹操祖上那個大長秋就是沒下面的,可是宮中生活到底還是有錢可撈的。後來照樣能疏通關係,讓喬玄對老曹青眼有加。可老劉呢,老劉雖是帝胄,但帝胄多了去了,漢家四百年天下,雖然漢朝皇帝忙著玩女人,兒子生的忒少,但他們的叔伯兄弟生得可不少。劉秀起兵時全是帝胄宗親,單他兄弟兩人起兵之初就徵集到好幾千帝胄子弟兵。漢末時候,那些西漢東漢兩朝帝胄加起來,那可怎麼算得清楚?帝胄,說有用也有用,說沒用就沒用。
可大家為什麼會喜歡什麼都有隻不過順勢而為得到最強力量的老曹呢?就因為那個三國演義上那個劉備只會哭哭啼啼麼,那又不是真實的他。
歷史上的劉備兵力一向寥寥,狂收武將更是想都不敢想,全靠自己憑本事硬抗〈由此,我對光榮歷代三國中劉備資料頗有些不滿,這種濫資料連給老曹提鞋都不配,比袁紹的資料都差,實在跟天下英雄唯操與使君耳大不切題〉。老曹一開始就來倆密集,一個是showtheoney,一個是thgfornothg。又趕上好時候,青州兵泛濫,英雄經驗狂漲,爆三英雄出騎兵狼騎。那邊呢,兩邊加起來英雄才三個,初級兵都沒滿員。)
(羌人很弱小麼?歷史上的羌部到底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