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圖鑑 (第1/2頁)
三尺妖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然在劇組修復道具,和在文博學院裡修復文物,兩者價值差距巨大,但是工作本質上其實是差不多的。
都是修理復原一個物件而已。
所以,我也算是發揮特長,幹回了老本行。
實際上我並沒打算在道具這一行幹下去,我只是想暫且攢點錢,然後找個合適的機會進到藏古界。
所以,一方面我在劇組裡不停的修復著各種各樣的道具,諸如瓷器、佩飾,甚至刀劍武器,尤其我所在的是個古裝戲的劇組,類似的道具還是挺多的。
另一方面,晚上沒事的時候我就拿出從梅溪帶出來的幾本爺爺留下的筆記看。
《梅溪攢古圖鑑》,這是爺爺手抄的筆記。
小時候曾聽爺爺說這是梅溪幾百年仿古做舊技藝的精華匯總,上面十分詳細的記錄了從明朝宣德年間開始梅溪做舊各種古董的案例。
《梅溪攢古圖鑑》一共厚厚四本,分金石、陶瓷、字畫、雜項。
圖鑑雖為爺爺的手寫筆記,但是出自他這個做舊大師之手,無論是上面的圖畫,還是文字,絕對比出版社印刷出來的書籍還要精美。
圖鑑以圖文的形式記錄了自明朝宣德年間以來梅溪製作過的各種古董,無論是器型大小、圖案樣式、材質工藝等等都記錄的十分詳細。
梅溪有個規矩,每一代梅溪總師都要重新抄寫《梅溪攢古圖鑑》。
總師,是梅溪做舊師的把頭,負責技藝傳承,古董做舊設計和生意的接洽。
我爺爺便是梅溪的第二十三任總師。
之所以要讓每一代總師重新抄寫《梅溪攢古圖鑑》,爺爺說這是想透過這種形式讓總師傳承技藝的同時,也讓總師進一步補充豐富圖鑑內容,將最新的技藝和案例記錄進去。
所以,原本這圖鑑是薄薄的一冊,傳到今天卻成了厚厚的四大本。
這圖鑑上面的內容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前輩先祖們一代一代積累下來的,剩餘百分之十左右是爺爺自己新增上去的,新增了自四九年以來古董做舊的最新技藝,尤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新技藝。
按梅溪規矩,每一代總師在進行交接的時候,都是要將最新版的《梅溪攢古圖鑑》一併傳給新任總師的。
十五年前,我爺爺本打算抄寫完圖鑑就將總師的位置傳給我父親。
但是,十五年前發生的事情,讓梅溪的一切規矩都戛然而止了。
我手上的這套《梅溪攢古圖鑑》的內容便停留在十五年前。
所以,我一邊看爺爺抄寫的這套《梅溪攢古圖鑑》,一邊又在後面空白的地方補充著最近十五年來的新技藝。
如果十五年前一切都沒發生,我覺得按照梅溪的規矩,我是肯定會成為我父親之後的第二十五任做舊總師的。
因為我是我這個年齡段梅溪人中做舊技藝傳承最好的,畢竟我是第二十三任總師親自帶出來的。
另外,我還是梅溪的第一個大學生,受過四年的繪畫和雕塑學習,還受過三年的文物修復專業的研究生學習。
當然了,如果十五年前的一切沒發生,我的研究生可就不僅僅只讀三年了,或許會一直讀到博士畢業。
可就算是現在我僅僅讀了三年的研究生,但我這三年可是一般普通人的三年比不了的。
要知道,我從三歲就開始跟著具有數百年古董做舊技藝傳承的大師學習,在此基礎上,我的兩年研究生學習所獲得的東西可是一般人不可想象的。
實際上,毫不誇張的說,我在文物修復專業上的學術水平已經完全不遜於我的導師,甚至在動手能力上更是遠勝於他。
我晚上的空閒時間並不多,只能在睡覺前抽個把小時看看圖鑑。
在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