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第2/2頁)
[美]愛德華·多爾尼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保險公司出價的代理人為該公司購得了梵谷的《向日葵》,成交價格競是三千九百九十萬美元。
名字是問題的關鍵。魯本斯的《對無辜者的大屠殺》(assacre of the nocents)在2002年以七千六百七十萬美元的價格售出,截止到這部書稿完成,該價格在繪畫銷售的歷史記錄上髙居第四位。長達兩個世紀,人們都沒把《對無辜者的大屠殺》當成是魯本斯的作品,而把它誤認為是他的一位追隨者所繪。1923年繼承了此畫的那個家庭非常不喜歡它‐‐它描繪的是嬰兒從哭泣的母親懷中被奪走,然後被猛力地扔到地上‐‐於是這個家庭千方百計想要把它賣掉,但都沒能成功。最後他們把這幅畫借給了一家奧地利修道院,在一個陰暗的走廊裡一掛就是幾十年,始終沒人理睬。直到2002年,巳經八十九歲高齡的畫主再次嘗試著為它找到買家,畫的真實身份才得到確認。在那家奧地利修道院裡,懸掛這幅畫的地方是那麼陰暗,以至於蘇富比拍賣行的專家拎著一個手電筒仔細辨認,才確定這幅畫確實是出自魯本斯之手。
彼得&iddot;保羅&iddot;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
《對無辜者的大屠殺》(assacre of the nocents)
當基本的供求平衡與人類心理造成的複雜狀況迎頭相遇時,供求關係就被嚴重扭曲了。例如,在藝術品世界裡,超高的價格並不會嚇倒買家,反而可能會成為買家們更大的誘惑。創紀錄的價格,就像一位紐約經紀人所說,會&ldo;像磁鐵般吸引人&rdo;。對於買家而言,高價格讓他們確信自己追逐的東西很有價值;對於賣家來說,高價格能讓他們把更多的物品投入市場。用已故藝術品經紀人哈羅德&iddot;薩克的話說,&ldo;金錢就像蜜糖&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