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第1/2頁)
[美]愛德華·多爾尼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再比如說,對於畫面右側的那條垂直的紅色色塊,蒙克似乎有點兒拿不定主意。在那條紅色色塊的右邊,留下了一小條尖銳的刀痕,看來蒙克曾經拿著一把利刀,試圖把這一抹紅色從紙板上裁掉,但是後來他改了主意,用一小塊深綠色的顏料把這個刀口覆蓋住了。
很多能夠幫助辨別作品真偽的特徵來源於蒙克的工作習慣。他的不少工作習慣就像他本人一樣卓爾不群。(那一聲&ldo;穿透了整個大自然的吶喊&rdo;讓蒙克驚恐萬分,但是他對於寂靜也有著同樣的恐懼,在繪畫的過程中,蒙克總是開著收音機,不過他的習慣是把收音機的波段調到臺與臺之間,讓收音機發出嘶嘶的噪音。)如果某幅繪畫進展不利,蒙克有時甚至會拿起鞭子去抽打它。他把這種懲罰叫做&ldo;馴馬&rdo;,並且相信這樣做能夠改進那幅畫的特性。
蒙克總是把自己的畫看成是有生命的,這一點在其他的許多方面都有體現。蒙克說過,他自己對於其他的畫家是沒有嫉妒心的,但是他的畫對於其他的畫卻心懷嫉妒,因此不能夠與其他畫家的作品放在一起進行展出。蒙克把他的作品稱為&ldo;孩子們&rdo;,根本捨不得把它們賣出去。但蒙克是個喜怒無常的&ldo;父親&rdo;,有時他對於自己的作品缺乏照顧,粗心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蒙克建造了一個露天的工作室,這樣他就可以在戶外進行繪畫,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而他居然就那樣無遮無攔地把自己的畫放在工作室裡,經受風吹雨打,如此這般地過了好幾年。
&ldo;他會很隨便地把自己的作品扔在地上,很隨意地踐踏它們,&rdo;一位藝術史學家非常驚訝地發現,&ldo;在煮熱湯的時候,他還會把自己的畫蓋在湯鍋上,拿它們當鍋蓋用。&rdo;
蒙克喜歡做實驗,喜歡在畫布、木頭、紙板等各種材質上進行創作,繪畫的時候他使用畫筆或者調色刀,有時還會連手指頭都用上。進行創作時蒙克就陷入了狂野的狀態,他迫不及待地要抓住自己頭腦裡的那幅影像,經常要幹到筋疲力盡。在創作和修飾《吶喊》時,有一次蒙克幹到了深夜,終於感到疲倦的他吹熄了靠近畫架的一根蠟燭。蠟油被吹到了畫面上,直到今天,在《吶喊》右下方的角落裡還能看到白色的燭淚。
蒙克是在1893年吹熄那根蠟燭的。相隔一個多世紀之後,在1994年的冬天,査理&iddot;希爾讀到了關於這些燭淚的故事,頓時喜上眉梢。是哪位義大利科學家曾經證明,人們不可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兩次吹熄蠟燭來著?這是&ldo;法醫學的產物&rdo;,那些燭淚就像人類的血液、指紋一樣是難以被複製的,在我們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上,任誰也無法加以偽造。所以,騙子們不可能造出一幅《吶喊》的贗品瞞過希爾一就算他們完全瞭解這個細節一那些燭淚,是無法被仿製的記號。
在當地一家圖書館裡,希爾坐在一張堆滿了藝術書籍的桌子邊上,翻動書頁,找到了一幅《吶喊》的特寫照片。隨後他開始非常認真地記下了那些燭淚的分佈方式。
第三部 從蓋蒂博物館來的人
13、&ldo;看看這些檔案裡&rdo;
1994年4月
現在,査理&iddot;希爾已經對愛德華&iddot;蒙克的生平了如指掌了,與蓋蒂博物館的合作也進展順利。希爾幾乎迫不及待地想要讓克里斯&iddot;羅伯茨走上舞臺了。問題是直到現在,依然沒有人得到竊賊發出的任何訊息。
已經是4月中旬了,《吶喊》失竊案已經過去了兩個月。蘇格蘭場認為是時候把那些竊賊們從藏身之處誘騙出來了,迪克&iddot;埃利斯認識一個活躍在巴黎的藝術品掮客,他透過此人放出風聲,表示蓋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