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出行 (第1/3頁)
懶癌一百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雄英現在多少有點意氣風發的意思,很有可能確實是因為離開了應天府,現在無拘無束了。
騎著馬有些累了,朱雄英就自然的坐在了馬車上。
沿途可以看到一些村落、農田,看到不少百姓已經開始農作,朱雄英滿意的點了點頭。江南富庶之地本來基礎就還算不錯,大明開國十年有餘,百姓也開始‘安居樂業’。
尤其是應天府附近,到底是老朱多年經營的大本營,自然看起來更好一些。
朱雄英看了看四周,說道,“去前方村落外歇歇,大軍莫要驚擾百姓。”
對於皇長孫的安排,大家自然也沒有任何的意見。皇長孫可以坐在豪華的車架上休息,但是士卒們多半都是需要靠腳力,也需要休息一下。
看了看李景隆,朱雄英安排說道,“召村中老者前來,萬萬不可失了禮數。”
李景隆等人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皇長孫關心民生、尊重長者,這是皇長孫的賢良。要是因為手底下的人讓皇長孫的名聲受損,那自然也就是百死莫贖的罪過了。
自然有人鋪上席墊,有人奉上茶水、瓜果,哪怕朱雄英出門在外,生活品質還是可以得到保障的。這大隊的人馬當中,不少都是搬運生活物資、伺候朱雄英的。
“傳令,路途炎熱,兵將可以卸甲。”看了看四周,朱雄英再次說道,“非入城鎮,儀仗無需整肅。”
朱雄英的旨意很快也傳達,這也使得不少將士一片稱頌。
說起來在比較炎熱的天氣行軍,要是要求將士們甲冑齊全,也確實比較炎熱、疲憊。鬆開甲冑哪怕看起來形象不太好,但是這也讓將士們可以輕鬆一些。
其實就算大隊的人馬甲冑不再齊全,但是親衛們一個個的還是頂盔貫甲,護衛在朱雄英身邊的將士們實際上也不敢打著赤膊猶如散兵遊勇。
在片刻後,一隊騎兵快速靠近,在奏報朱雄英後,幾個老者有些惶恐的拜見朱雄英。
朱雄英面容和善,笑著說道,“有勞長者至此,就無需多禮了。令人賜座、賜茶,本宮和長者們敘話。”
對於眼前這個孩童,這些老人哪敢輕視,這一看就是大戶人家的。甚至都不只是尋常的大戶人家的孩子,剛剛可是聽人說了,這是皇帝老子的孫子,這是龍孫!
看著幾位老者,朱雄英問道,“老丈,家裡田產幾何?”
一個老頭膽子稍微大點,說道,“回貴人,早些年皇帝陛下準墾荒田為己業、並免徭役和賦稅三年。草民家中六人,有田二十七畝。”
對於這個回答,朱雄英還算滿意。
早些年老朱也各種政策鼓勵百姓恢復民生,其中就包括開墾荒田,這些都是百姓開田就屬於自己。所以這麼些年,明朝的田地數字在不斷增加。
按照剛剛統計的數字,大明現在人口達到將近一千一百萬戶,差不多六千萬人口。
這些都是在留檔的數字,大明朝的《賦役黃冊》就是最好的統計證明,裡頭詳細記載了鄉貫、姓名、年齡、丁口、田宅、資產,並按從事職業,劃定戶籍。
也是這一次的統計,朱雄英知道大明朝現在有田地三百七十萬頃。其中大部分都是民田,不過也有不少是屯田的衛所開墾的土地。
這個老農家裡的土地實際上算少了,因為按照數字的統計,大明朝百姓人均土地十四畝。
朱雄英這個時候繼續問道,“田中畝產幾何?”
老農繼續規矩的回答,“約莫兩石。”
這個產量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現在的水稻能夠畝產兩百斤左右,差不多也就是這個產量。想要有個畝產一千斤,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能夠達到三百多斤的畝產,那都是無比精細照料的肥地了,那也是少之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