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郭生白談“陽盛傷津”和“陽亡津枯”
醫院裡有一個症狀脫水,你見了一例你就明白了你就悟了,脫掉的不光是水,它脫掉的東西很多,好多的有益生命的物質,不是一種,兩種三種,都出來了,這個人很快出現很多毛病。一個是心衰,中醫對於這個汗和體溫,有他自己的看法,他把體液喪失太多不叫脫水,叫傷津,因為這個津不是代表水,水不能代表津液,所以中醫的整體性,它處處是整體性,它哪怕用一個字一個詞都帶著它自己的整體性,你看津液是什麼啊,跟一個脫水絕不一樣,它不是光脫去的是水,它有生命物質在其中,你甭管是電解質,微量元素也好,津液,都在這含著。所以它是個整體,是個宏觀,處處體現了這種世界觀。還有,對於小便難,我們就能解釋,津液都從汗裡出來了,哪裡還有小便呢,這小便難的時候利尿啊,腎臟的活動是空的,這個人空的活動是不舒服的,所以他一排便也是空的,難受代表的一種痛苦。小便難那我不小便了,不是那麼回事。難受,還要小便,沒有很難受。汗太多以後,體溫喪失,體溫降低了。發燒不好受,體溫降低更難受。
一個津液關係的部位,關係的功能太多了,中醫對於這個功能和津液,它習慣的叫陽氣與陰液,因為陰屬於一種有形的物質,陽呢屬於一種無形的能量,一個能,所以它叫陽氣,他叫陰液。這兩個東西在中醫心裡,在大腦裡,它有一個關係,是相互依存的一個互根的東西,這是整體觀也是它的宏觀性。它對於這個津液和功能怎麼看?它說:陽盛則傷陰,陽氣太盛則傷害津液,比如說發高燒,喪失津液非常嚴重。所以溫病學家有一句話說,他對於傷寒的陰性病的理解:傷寒有一分陽氣不死,溫病有一分津液不死。他對溫病消耗津液認識的非常深刻,溫病生死全在津液,傷寒的生死全在於功能。中醫對於這兩個東西的關係,陽盛則傷陰,發燒,高熱,特別傷陰,怎麼辦呢,補津液?錯了,不是,撤其熱,則津足,熱撤了,津液就補起來了。怎麼著撤熱?一群承氣湯,白虎湯也在其中,還是排異啊。把異物排出來津液不就恢復了嗎。還有一個:陽亡津枯,這個功能要不行了,津液就沒了,既然這是兩個東西,陽沒有了,津液也沒有了,實際它不是,實際也就是。陽要沒有了,津液也就沒有了,為什麼陽沒有了津液就沒有了?津液是陽生的,功能生出來的津液。
你看功能生出來的津液就是陽生的,則津足:陽氣復,津自進,他們是個互根的關係。我生你,你生我,沒有我就沒有你,沒有你就沒有我,還是陰陽互根的關係。這一條還是復陽,陽恢復,汗腺的開闔的功能也就恢復了。這塊這個桂枝湯有一點變動,桂枝加附子,芍藥也是42克,因為它要緩肌,重要的還是附子,用炮附子,為什麼用炮附子,因為它有毒,經過火炮以後,毒性就降低了。用生附子的有,張仲景也用,毒性這麼強,幹嘛要用它?用生附子的病記住都是非常危急,危在旦夕的心衰,迴圈衰竭,脈沒有了,體溫已經低到35度,意識已經不清楚了,或者脈微細欲絕,這種程度用生附子不忌諱這個毒性了,它這個藥性發揮的越快越好,因生命危在旦夕到了分秒必爭的時候,不用熟的,這個生命不在於那個毒性而在於心臟功能的迅速恢復,所以它用生附子,有這麼一點區別。
編者按:
在本能醫學裡,陽指功能,津指包括微量元素和電解質在內的體液;陽盛可以是高燒出汗,陽亡可以是陰性病理過程中功能極其低落的狀態。“陽盛傷津”是發燒出汗消耗津液,津液枯竭會損害身體,所以說“溫病有一分津液不死”;“陽亡津枯”指功能低落導致身體沒有能力製造津液,人也會因津液枯竭而死,所以說“傷寒”(“傷寒論”中的陰性病)有一分陽氣不死。
更多情況下,一定程度的“津枯”和“陽亡”同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