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僕立功心切,帶領七千人的先頭艦隊,率先抵達朝鮮首都王險城(平壤),這七千人是封國齊國計程車兵,在王險城附近強行登陸。
朝鮮國王衛右渠已經做好迎戰的準備,據偵察兵發回的報告,漢軍在王險城登陸計程車兵不過六七千人,衛右渠聽了大喜:先把這七千人的漢軍吃掉。
數萬名朝鮮兵向楊僕的灘頭陣地發起了強攻,這些齊國來計程車兵,看來作戰經驗比較不足,抵擋不住朝鮮軍隊的一波接一波的攻擊,便逃竄到山裡。楊僕制止不住,一轉眼的功夫,楊僕發現自己快成為光桿司令了,不行,也得快跑。
楊僕也逃進山裡,在山裡頭躲了十幾天,等到朝鮮軍隊退走之後,才慢慢找回他失散的部分部隊。看來出師不利,有點過於輕敵了,楊僕頗為狼狽。
海軍出師不利,陸軍呢?也很不順利。
陸軍司令、左將軍荀彘率由遼東士兵為主力的漢軍先鋒,向漢、朝邊境挺進,後續部隊是由強悍的燕國、代國計程車兵組成,尚未到達前線。
朝鮮國王衛右渠在清川江佈置要塞,加派軍隊固守,加強防禦工事。荀彘的先鋒部隊抵達清川江後,與朝鮮軍隊激戰,戰鬥陷入膠著狀態,荀彘一時無法突破朝軍的防線。遼東士兵的戰鬥力差,朝鮮軍隊一反攻,不少人轉頭便逃,荀彘氣死了,以軍法論罪,處死了不少逃兵。
武帝劉徹見海陸兩軍的進攻均受挫折,轉而希望用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便派衛山作為使節,前往朝鮮與衛右渠進行談判。
衛山曾追隨霍去病參加過漠北戰役,有膽有識。元封三年(前108年),衛山持漢節抵達朝鮮首都王險城,與衛右渠進行談判。
衛右渠對衛山說:&ldo;去年漢使涉何出使我國,我國以禮相待,涉何返回中國時,我派了裨王護送到清川江,沒想到涉何居然擊殺裨王,向皇帝邀功。我國上下,義憤填膺,我這才發兵攻打涉何,擊殺以謝國人。我正想上書皇帝,請求皇帝的諒解,然而書還未上達皇帝,漢軍就已經抵達國境線了。&rdo;
衛山說:&ldo;皇帝陛下委派我前來,就是希望能和平解決這個事情。&rdo;
衛右渠向衛山頓首謝道:&ldo;皇帝英明!漢軍抵達國境線,我本是想投降,但又怕漢軍大將使詐趁機下毒手,現在閣下持節而來,請準許我派遣太子入中國,面見皇帝,我國願意歸降。&rdo;
衛山聽了非常高興,速派人快馬飛報武帝。
衛右渠於是準備了五千匹上好的馬作為呈獻給皇帝的禮物,由太子率一萬名士兵,準備渡過清川江,前往中國長安,朝見皇帝。
到了清川江畔,對岸的荀彘已經得知朝鮮太子準備入中國,但看到一萬名護送太子的朝鮮兵才手執兵器,心裡暗暗想到:&ldo;既然要到中國晉見皇帝,還帶這麼多軍隊,兵戈在手,這是幹嘛?這象投降的樣子嗎?難道是……想對我發動襲擊?&rdo;
於是荀彘派人前往傳話:&ldo;你們既然已經投降,那就不要持兵器進入中國了。&rdo;
涉何擊殺裨王的前車之鑑,令朝鮮太子不寒而慄,他還帶上一萬名士兵,帶著武器,就是怕漢使者及將軍重演涉何擊殺裨王的一幕。現在荀彘要求一萬名士兵放下武器過江,萬一漢軍翻臉不認人,這一萬人過了河,豈不被殺得片甲不留?
雙方都對對方極度不信任,朝鮮太子遲疑了許久:不行,決不能冒這個風險。在他眼中,漢朝將軍的信譽是靠不住的。他堅持要允許護衛隊保留武器。
荀彘拒絕了。
朝鮮太子一怒之下,決定不渡過清川江,返回首都王險城。
這意味著漢、朝的談判破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