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太陽 (第1/3頁)
特殊符號或營銷筆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那漆黑寒冷的浩瀚太空中,堅不可摧的金屬牢房正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直奔太陽而去,進入了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日冕層。
日冕層的厚度驚人,足足有數百萬公里,相當於太陽直徑的幾倍。這裡的溫度高得離譜,甚至達到了 200 萬攝氏度。如此高溫之下,任何物質都難以保持原本形態,所以這片區域是由極其稀薄卻又完全電離的等離子體所構成。這些等離子體當中,主要包含著大量的質子、高度電離的各類離子,以及快如閃電的自由電子。
日冕中還存在著許多面積巨大且形狀不規則的空腔。這些區域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冕洞,是太陽風的發源地。它們宛如一臺臺強力吹風機的出風口,源源不斷噴射而出速度高達每秒800公里的帶電粒子流。也正是因為這些高速帶電粒子流的存在,使得現代科學家們能透過射電望遠鏡觀察到它們類似風暴的運動軌跡,並將其命名為“太陽風”。
強大的“太陽風”攜帶著無數帶電粒子席捲太陽系中的各大行星。當它們抵達地球南北兩極時,與大氣層中的氣體分子發生劇烈碰撞,進而引發一系列奇妙的物理反應,最終在夜空中呈現出如夢似幻、絢麗多彩的極光,彷彿是大自然揮灑出的一幅宏偉畫卷。
金屬牢籠在向著太陽疾馳途中,也遭遇了太陽風毫不留情的迎頭阻截。牢籠朝向太陽的一側,和高速粒子流衝撞在一起,產生了難以想象的劇烈摩擦,使得在距離牢籠表面僅一個原子厚度的位置,溫度驟然飆升到上億攝氏度!與此同時,一道耀眼奪目的光芒猛然爆發出來,其亮度足以與超新星爆炸相媲美。
幸運的是,在絕對零度領域的庇護下,任何形式的能量——無論是熱能、電磁波或是其他型別的能量——都將被徹底凍結,無法對金屬牢籠及其內部構成實質性威脅,頂多是稍微拖慢其前進速度罷了。
短短半分鐘後,金屬牢籠便輕而易舉突破了日冕層,一頭扎進呈現出玫瑰紅色光亮的色球層之中。這是一片充斥著強大磁場的等離子體層,但厚度相對於日冕層來說實在微不足道,只有區區幾千公里;溫度也急劇下降,從之前的200萬攝氏度驟降到只有幾萬度。
金屬牢房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阻礙,眨眼間就穿透色球層,又衝破了位於下方的光球層,最終抵達太陽表面。
儘管太陽表面溫度只有 5500 度,卻充斥著異常劇烈的熱能對流。直徑數百公里、高數千公里的緻密粒子束流宛如無數條沖天火龍,在太陽表面縱橫交錯、肆意奔騰,迸發出震耳欲聾的巨大爆響。
在這些毀滅天地的高能射流面前,尺寸僅十米級別的金屬牢籠簡直渺小得如同細菌一般。不過,雖然看似不起眼,其所攜帶的絕對零度領域卻施展出了驚人神力,源源不斷地凍結周圍一切高能粒子,硬生生在暴躁的太陽表面撕扯出一片極寒之地。
隨著極寒區域如漣漪般向外擴張,原本耀眼奪目的光芒也迅速黯淡下來,形成了人們常說的太陽黑子。處於黑子中心原點處的金屬牢籠,在太陽引力、粒子流衝擊力及自身慣性多重作用下,繼續快速朝著太陽深處挺進。
一分鐘後,金屬牢籠向下刺穿了太陽的對流層和輻射層,眨眼間便抵達了佔太陽半徑五分之一的太陽核心。
這裡是核聚變反應的場所,也是太陽發光發熱的主要來源。其溫度之高令人咋舌,竟高達 1600 萬度,而壓力更是大到超乎想象,足以將兩顆氫原子核擠壓融合成一顆氦原子核。月玲瓏那上萬倍大氣壓的恐怖壓縮能力,和這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毫不誇張地說,此時在金屬牢籠四周,每秒都在持續發生著兆億次氫彈爆炸。如此恐怖的破壞力,即便如像宇宙大帝那般強大的存在,恐怕也難在此長久逗留。
然而,這種極限高溫高壓對極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