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克明/周亞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疑地,這件事是辦得漂亮,也是深得人心的。這也正象當時頗有影響的《大公報》所說的&ldo;張氏數年來反對內戰、促成統一之功,終有不可淹沒者在&rdo;,還說&ldo;其富於國家思想,實舊軍人所罕見者也&rdo;。
對於東北易幟表示讚賞,肯定它是反日的愛國行動,同時也是順應全國人民維護國家統一、以及領土主權完整的願望,應予肯定,這是多數人的看法;但也有些人認為,&ldo;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張學良易幟歸順國民黨新軍閥蔣介石,是加強了買辦豪紳階級的反革命力量,沒有什麼值得肯定的&rdo;。
作為一種學術觀點,有不同看法,是可以研討的。不過,從心懷叵測的日本帝國主義處心積慮要分裂中國、迫不及待地要使東北成為它獨佔的殖民地這一特殊的歷史條件來看,張學良不顧日本人的威脅利誘,毅然易幟,堅決改變日本帝國主義一貫控制東北政局的局面,並清醒地認識到,&ldo;只有國家統一,才有希望轉弱為強,否則,豆剖瓜分的局面終難倖免&rdo;。應該說,是難能可貴的。因為,&ldo;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大一統是中國歷史大勢所趨。在一般情況下,國家統一時,就強大,就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四分五裂,連年戰爭必然貧弱。但正如戰爭有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一樣,革命與反革命性質不同。廣東革命政府統一廣東和北伐是革命的;吳佩孚叫喊&l;武力統一&r;,要消滅南方革命勢力,則是反動的。共產黨搞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國民黨蔣介石組織&l;圍剿&r;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則是反動的。但以上只是一般情況,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因為日本插手東北,妄圖獨佔&l;滿蒙&r;,蔣介石決定和平統一,張學良主動易幟,避免戰亂,使我國東北迴歸祖國,這是符合廣大人民意願,是應該肯定的。如果張學良搞&l;獨立&r;,象溥儀一樣甘當兒皇帝,則東北三千萬同胞將受日本奴役,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祖國領土亦將喪失。&rdo;6至於說,在那時,不應該聯合國民黨,歸順國民黨南京政權,而只有投身革命、即聯俄聯共才是值得肯定的,這個要求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張學良還沒有這樣的覺悟;同時那時共產黨是非法的、大都處於地下狀態,張學良不僅還不可能走這一步,即使他這樣做了,在那時不利條件也是很多的,國民黨以及英、美反對,自不待言,在東北領導集團內部也是很難行得通的。這樣做的結果,只會使他更加孤立。有人似乎總覺得,&ldo;蔣介石國民黨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革命的物件,如果肯定張學良的易幟是進步的話,好象理不直、氣不壯。其實,這是階級鬥爭和民族鬥爭的關係問題。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說:&l;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些就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r;&l;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r;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大眾同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矛盾,是階級矛盾;日本帝國主義要獨佔東北,則是民族矛盾。我們不應該把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並列,更不應該置階級矛盾於民族矛盾之上。否則的話,如果認為張學良歸順國民黨政府,投靠蔣介石,是加強反動統治力量,不可讚揚,難道我們可以讚揚溥儀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嗎?對於日本製造&ldo;九&iddot;一八&rdo;事變和華北事變,難道我們可以支援漢奸的分裂活動嗎?&rdo;7
顯然不能。所以,東北易幟是張學良主政後所採取的重大的政治決策,將它稱之為愛國主義行動決非溢美之詞,而是完全符合實際的。
當然,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張學良能做到這一步,能夠力排眾議、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