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7000人,裝備和編制是按德國式編成,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同時,又是駐紮在天津、大沽、北京之間。光緒皇帝想把這支軍隊調進北京城,清除慈禧的勢力,把維新運動進行下去。如果袁世凱不叛變,是可以達到目的。
9月初,懷塔布(西太后親信)楊崇伊(李鴻章親信)等前往天津與榮祿密謀,預定10月底,帝后同到天津閱兵,舉行政變,形勢非常緊急。
天津閱兵的陰謀引起維新派不安,他們赤手空拳,保護不了光緒的責任,這時康有為想起了袁世凱。他認為:“將帥之中,袁世凱住過朝鮮,知道國外的事情,講變法,參與同辦強學會,並擁有兵權,可救皇上者,只此一人。”
朝內朝外,大都是頑固派勢力,慈禧反對變法的態度越來越硬。光緒自知,手無實權,非常驚懼。14日,寫了兩道密詔交楊銳帶出,說:“朕惟時局艱難,非變法不足以救中國,非去守舊衰謬之大臣,而用通達英勇之士,不能變法。而皇太后不以為然,朕屢次幾諫,太后更怒,今朕位不保,你康有為、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等,可妥速密籌,設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勝企望之至。”但楊銳竟把密詔擱置起來,未及時送出。同日,袁世凱奉召進京,由康有為引見光緒。光緒授權讓他去刺殺榮祿,他假裝從命。
16日,光緒又在頤和園召見了袁,詢問軍情,袁均作回答。袁退出後,光緒即命內閣,免去袁世凱的直隸按察使之職,提升為侍郎候補,仍專門負責訓練軍隊。光緒對袁提升的目的,使其擺脫榮祿的領導和控制,以便能夠直接聽從他的指揮。
17日晨,袁入頤和園謝恩,光緒又予以召見,誇獎他訓練軍隊、辦的學堂甚好,告訴他以後與榮祿各辦其事。袁出來時,會見了奕劻。同日,楊崇伊等人至頤和園,請求慈禧“訓政”。光緒知大局敗壞,召見林旭,叫他帶出密詔,讓康有為立即逃離北京。
袁世凱離開天津以後,榮祿馬上做好了軍事部署,調聶士成的武毅軍駐天津,把董福祥的甘軍移駐北京西南的長辛店,造謠說英俄已經開戰,英艦7艘遊弋於大沽口,要袁馬上回天津佈防。
18日,袁世凱拜見了奕劻和李鴻章。透過三天的模底觀察,他已經判斷軟弱無力的光緒和維新派必然失敗,有強大勢力的慈禧一定取得勝利。再說榮祿掌握董、聶各軍數萬人,淮練軍幾十營,京內有旗兵,而自己僅有7000人馬,力量對比過甚,絕無戰勝的希望。他本來就投靠頑固派,現在決心更堅定了。可是他仍然以維新派的面目出現,繼續與維新派周旋,以便探聽維新派的真實意圖後,前去出賣,在慈禧反動政變中立一大功。
就在同這一天,林旭把14日和17日的光緒寫的兩次密詔一起交給康有為。康當即與梁啟超、譚嗣同、康廣仁、楊銳等人開會,商議營救光緒之策,討論來討論去,始終想不出一個良策。後來大家提議,譚嗣同到袁世凱住所,說袁勤王,率敢死隊數百人進入午門而殺榮祿,除舊黨。譚嗣同挽救時局心切,亦寄望於袁,提出只要出示光緒皇帝的兩道密詔,就能夠激發袁的義憤,促其站在帝黨一邊,如此即可救燃眉之急。梁啟超同意這個看法,林旭持不同意見,認為袁過於狡詐多端,不可依賴信任,即使事情成功,將來也難以控制。因此作一小詩代簡致譚嗣同,詩曰:“伏蒲泣血知何用,慷慨何曾報主恩,願為公歌千里草,本初健者莫輕言(千里草是個董字,袁紹字本初,此指袁世凱)。”誡譚不要輕率用袁,主張用董福祥。但譚嗣同未聽勸告,仍把一線希望帶有賭注性寄託在袁一人身上。
9月18日深夜,譚嗣同隻身跑進袁世凱的住所,單刀直入與他談了起來。
譚曰:“榮祿密謀,全在天津閱兵之舉,足下及董、聶三軍皆受榮祿所節制,將挾兵力以行大事。若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