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搶票 (第1/3頁)
紅酒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今天的新聞有……國際空間站2015年第二次載人發射任務,露西亞聯盟tma-17m飛船因發射中疑似遭到隕石或太空垃圾撞擊,導致服務艙起火,三名分別來自阿美、露西亞和島國的航天員身陷險境,牽動了無數人的心。
在僅有的10小時救援時間裡,在多國航天機構組成的聯合指揮部領導下,以我國新遠宇航動力公司製造的h1型太空梭,團結號作為營救飛船,搭載三名航天員升空,前去執行救援任務。
鄧磊、張智光、李晟都是擁有過一次太空經歷的航天員,張智光進行了我國第一次太空行走任務,在險情發生後,他第一時間踴躍報名,不畏困難、不畏犧牲,同樣還有……
在‘東方行動’開始後的第7個小時,團結號發射的第3個小時後,6名航天員均平安落地,生命體徵良好,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中央決定授予三名航天員‘航天英雄’榮譽稱號,並頒發本次營救任務特別獎章,授獎儀式將在不日後進行,多個國家將……”
8月2日的中央新聞延長了十多分鐘,幾乎全是營救行動的內容,當然其中最值得的是林炬出場的一分鐘。
畫面中的林炬和一群工程師站在一起,嚴肅的向三名航天員寄語,形象特別正面,隨後還報道了新遠公司成為了模範企業,所有參與本次救援行動的人員都有不同程度的獎勵。
而在外網,林炬也一同出了名,“人類之光”這個沒什麼用的稱號在naca和specax的爭奪戰中加入了第三方,看上去變成了三國演義。
老馬倒是發推對本次救援行動表示讚賞與支援,還稱華國企業其實比阿美更自由。
同時表示二代龍飛船之後的每次發射都將攜帶包括機械臂在內的救援部件。
太空機械臂的重要性在本地任務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也無怪任務後太空梭的風評出現了逆轉的態勢。
自重夠大、足夠穩定,還能使用機械臂的太空梭雖然可能確實貴,但在緊急時候還是比飛船靠譜嘛!
……
8月4日,京城。
程南開帶著兩個年輕的學生在首都國際機場落地,看到了迎接人員舉的標牌。
程南開,39歲,京城航空航天大學物理科學與核能工程學院凝聚態物理系學生,23歲畢業後前往歐洲留學,在髪國波爾多大學擔任教授。
作為敏感領域科學家,他回國沒有任何阻礙。
原因很簡單:程南開的水平只能算是一般,中人之姿情商還差,全靠國外的親戚找門路才混了個教職,自身水平只能說平平,教教學生可以,科研能力並不突出。
波爾多大學的人評價:“程很努力,但他顯然不具備高能物理所需要的、少許卻至關重要的靈感。”
所以在新遠遞出橄欖枝後他很快決定回國,反正林炬願意給籤20年保底合同,能幹兩年就養老有望了。
一起走的還有兩個國內來的助手,新遠也開出了高薪資挽留。
按照日程,他原本是要直接轉機飛往新遠,但由於林炬在京參加授勳儀式,順便決定見他並一起返回。
坐在豪華的商務車裡,程南開心裡其實很忐忑。
他的水平自己心裡有數,新遠請他肯定不是為了教學生,但搞科研的話他註定是那種做苦活累活的人,挑大樑搞創新是沒啥指望的。
這薪資拿的燙手啊……轉頭看看兩個助手,他們倒是滿臉興奮還以為自己是千里馬遇上伯樂,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
商務車行駛了一會兒,程南開突然聽到外面很嘈雜,開啟窗戶後就聽司機說道:
“三個航天英雄也剛剛返京,前面是他們的花車,警車開道護送呢!”
鄧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