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失重訓練 (第1/2頁)
紅酒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年的十月,是華國航天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當航天局連續開了三天閉門會議後,整個後續的發展計劃都做出了重大調整。
首先,航天局確認要儘快開發自己的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
尤其是未來的長五、長六、長七、長八都還有一兩年左右的時間才首飛,存在一定的改動空間。
不過不幸的是除了長征六號,其餘火箭都不適合一級回收。
因為除了長六的一級是單獨一臺YF100發動機外,其餘三種芯級都是並列安裝兩臺YF100或者YF77發動機。
這種並列安裝的方式使垂直回收的難度直線增加,比操控單臺難得多。
但如果更改佈局,只安裝一臺發動機又推力不夠,此時再研發一種新型大推力、可複用的單燃燒室發動機也肯定來不及,只能在YF100上改。
YF100推力只有120噸,怎麼也不可能一個頂倆啊。
所以最後的決議是:有可重複使用潛力的長征六號複用型,cZ-6R立即上馬,構型直接逮著新遠一號乙硬抄就行。
還有,六院不是買了K120的技術?不管你怎麼搞,必須也拿出複用型號出來,供給cZ-6R使用,並且要求明年年末之前儘量完成一次成功回收。
六院八院面對大佬的壓力不敢說不,硬著頭皮接了下來。
至於其他型號的團隊則給了兩條路:一是在已經確定的構型上研究怎麼複用,二是推倒重新設計一款定位相同的可重複使用火箭。
選一可以推遲一年首飛,選二可以推遲兩年。
幾個研究院一下子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但也紛紛領命而去。
當然,最大壓力的是六院。
因為回收火箭首先要有能大範圍調節推力且可以重複使用的火箭發動機,目前就指著YF100一根獨苗,沒發動機全是白搭。
而六院買K120的事也被擺出來了,很明顯上級的意思是這都不行的話就要懷疑你是不是故意怠工了。
原本六院還在熟悉K120技術並嘗試改進YF100,現在直接立項未YF100K專案,要求指標對等K120V,一年內樣機試車。
最遲兩年,要是搞不好那四個火箭專案的總師都可以把債賴在六院身上:看吧,不是我的問題,是沒有發動機啊。
至於六院的打工人們,則迎來了最黑暗的加班時光……
……
外面的風風雨雨甚是喧囂,而罪魁禍首林炬卻安靜地躲在烏蘭哈山機場,體驗失重訓練。
他被金融機構騷擾地不勝其煩,推給下面的幾個人去打發,閒著沒事來看飛天三人組訓練。
基地的王志隊長(飛行大隊隊長,往後不以軍銜稱呼,容易進去)非常熱情,非要帶著他一起體驗。
心癢癢的林炬也就答應下來,結果剛上飛機就後悔了。
雖說他相信地勤的能力,也相信王志親自帶飛的自信,但當進入機艙的時候還是沉默了。
不愧是60年代設計的飛機,這內飾……沒有內飾。
為了方便訓練,增加爬升率,飛機進行了減重,機艙裡除了增壓裝置所有無關的東西都被拆的乾乾淨淨:甚至包括地板。
座椅就是固定艙壁的兩派鋼管和布組成的結構,配有x型安全帶,理論上很結實。
清空的機艙看起來也很寬敞,但是地板和天花板上都能不時看到線路管道,尤其是褪色的內部結構,讓人清晰地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
但此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王志和另一名基地飛行員駕駛客機,起飛速度遠超民航,才感覺飛機動起來沒多少時間,機頭就高高仰起,在三臺索洛維耶夫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