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影響 (第1/2頁)
紅酒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Rx01資料匯流排能同時感知火箭全身的感測器,並行處理所有的外部因素,這才是我們成功的關鍵,單單隻有c級火箭回收技術是做不到這樣效果的。”
短暫的慶祝過後,專門的團隊已經去著陸場回收新遠一號乙了,他們將把火箭拖回廠房仔細檢驗,判斷其狀態如何。
回收的目的是為了再次裝填打出去,單單弄個回來個空殼子可沒有用。
與此同時林炬於主要參與回收的工程師們一起開總結會議,不僅有系統工程師還有很多挖來的高階研究員。
郭申是牽頭搞定控制系統的小組組長,所以他首先就說出了火箭回收的重要因素。
其他人也都很認同這一點,紛紛鼓起掌來。
“郭總,Rx01規範真的是我們新遠創造的嗎?”
一個後來的軟體方面的高工忍不住詢問,因為Rx01的資料指標太驚人,而且在此次回收中十分耀眼,根本不像是一個小公司能開發出來的。
目前世界上最廣泛應用的1553b資料匯流排規範,由阿美上世紀60年代創造,至今依然是先進的代表,華國都學習並用在自己的航空航天領域。
郭申:“當然是我們自主創造的,不過究其淵源可以追溯到90年代阿美航天局的一個廢案,當時他們希望創造一種新的規範用於登陸火星的飛船,提出了設想。
安德羅夫提供了聯盟上個世紀非常多的發射資料,以及歐空局的部分經驗,最後我們共同完成了Rx01的設計,現在我可以說這是全世界最先進的匯流排協議。”
技術的來源總要有個出處,正好系統工程師來自露西亞、阿美、歐洲三個地方,甩鍋也是輕輕鬆鬆。
從控制系統到發動機再到回收流程,眾人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做了簡單總結,確認雖然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改進,但主要流程正確,沒有出現重大失誤。
至於落地時突然的橫風,解決的辦法簡單粗暴,儘量多設觀察站,儘量讓著陸場空曠且沒有地形起伏。
最理想的位置是近海,既能避免失敗導致火箭爆炸影響周圍,也可以利用水汽傳遞熱量,不過海上回收難度又會增加一個等級。
到會議結束的時候,檢驗團隊初步的評估報告也送了過來。
透過對發動機和箭體等部分的探傷,檢驗團隊基本確定沒有出現缺陷和破損,只需要重新刷上塗料和加註燃料,一週以內就能恢復到發射狀態。
林炬沒有看詳細內容,直接翻到最後,上面用紅色的章蓋著“合格”。
這意味著只要再將這枚火箭發射出去,兩次發射的平均成本就將降低30%,如果重複使用5次,平均成本就將降低45%,如果是10次,平均成本就只有50%了。
也就是說,新遠一號家族在實現一級回收後,只要保證能成功回收4次,每枚火箭的成本都能壓在1000萬,可回收版本火箭近地軌道運力是1.3噸左右,平均LEo發射成本約7700元每公斤,按這時候的美元匯率,剛剛好1000美元。
主打的SSo軌道運力縮水到680公斤,一公斤成本也僅有1.4萬元,摺合2000美元。
這還是新遠一號火箭小,一級成本佔比只有60%,火箭越大,一級越重成本佔比越高,回收的效益越高,如果設計中的新遠三號也回收,5次平均發射成本將降低70%。
在紙上粗淺算了算賬,林炬狠狠嚥了下口水。
如果接下來所有發射的火箭都能回收,那成本不得再大砍一刀?
當然,同樣有人跟自家老闆想到一塊去了。
走出會議室後,跟在林炬旁邊的副總胡柏兼臨時助理看似無意地說道:
“下個月的新一丙一級好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