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老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
老周淡定地觀察了一下小店。
應該不會是老闆升級了廚藝吧?
不會。
否則老闆不會不打出更惹眼的招牌,店裡的食客也不會只有這麼幾位。
不是面的原因?
那就是自己的原因嘍?
難道我換了行頭,理了髮型,這面就都會變得好吃幾層不成?
自己還發生了什麼變化?
老周仔細想了想——飽了。
自己是吃飽了之後,才來吃的這碗板面。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以前老周來吃板面的時候,都是剛剛睡醒,距離上一次吃飯,可能已經過去了二三十個小時。
老周就像一隻剛剛結束冬眠的狗熊,恨不得把麵條一整碗倒進胃裡。
而現在,老周距離上一頓飯,剛剛過去四個小時。
而且,上一頓飯是包括了兩碗米飯和三葷一素的。
也就是說,此時的老周,以老周自己為參照物的話,他現在還沒有感覺到餓。
這時端給老週一碗麵,老周能吃到的,全是食物的味道,他能有更多的感覺細胞參與品味這碗麵。
而不像以前,吃到的全是能量攝入的滿足感。
這應該是兩種層次的滿足吧。
哪種更高,老周說不好。
但,很顯然,哪種更有必要。
大部分人,是為了有力氣賺錢才吃飯。
他們的一日三餐只是因為生理習慣,不得不吃。
到底是誰規定的,每天要吃三頓飯的?
也許是從猿猴開始,就延續了三四個小時完成一次消化的生理習慣。
要是遠古先賢們,從那時候就開始倡導一天一餐呢?
糧食的需求少了一多半,是不是那些災年饑饉也就不會發生了。
老周自己就是例項,可以確保一天一頓沒啥問題,餓不壞。
總之一句話,沒勁兒了就睡覺,別跟自己較勁。
但是,那樣的話,莊稼地裡的活兒,也就幹不完了吧,糧食也就會減產吧,就養不活這麼多人了。
不對,莊稼地裡的活兒,可不像在寫字樓裡上班,每天要十幾個小時聚精會神。
而且在古時候,農事要更簡單,除了春種秋收的農忙時節,其它時候一天一餐應該沒啥問題。
可要真是這樣,除了基本的田間勞作,就沒有多餘的能量和人力,供統治者抽走征伐了。
古時全民都是農民,大家一天一餐,自己家門口的那塊地都種不完,為啥還要去搶別國的土地?
所以,只要一天一餐,就能息兵止戰了?
如此世界和平的神器,先賢們竟然沒有想到?
那人類的發展程序也就會降速到如今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那豈不是當下才到了春秋時期。
我們的先賢倡導一日一餐,可其它國家的人們,也會同步執行嗎?
不會。
他們肯定仍是醒了就餓,餓了就吃的一日三餐。
他們的發展速度也就不會減緩。
那到了現在,就是一群現代人,圍觀我們的寬衣大袖了呀。
傑克船長一隻手槍,就能從南殺到北,妥妥的帶著倉庫穿越的劇情呀。
這可不成。
還是老周想得簡單了些。
人就是要保持基本的動物性的,餓了就吃,飽了也不閒著,總是持續地創造更多的需求。
在這種不斷爭奪資源的過程中互相廝殺,或者說,叫一起進步。
而像老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