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4/5頁)
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越來越趨於複雜化,信訪物件反映的問題絕大多數都很現實,基本上都涉及個人的切身利益,都明確要求解決實際問題,不達目的,不肯罷休。
在改革過程中,由於社會深層次矛盾逐漸暴露出來,許多信訪物件反映的問題情況複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處理起來難度較大。
因此,重複上訪、無理纏訪、*以及越級上訪的“風險”依然存在。
同時,559九三學社中央肩上的擔子沉甸甸機制不全引來的上訪、處理不及時拖來的上訪、責任不明確推來的上訪、調查不全面漏出的上訪、接待不熱情激出的上訪等等,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拿出有效的應對措施。
說到底,在信訪工作中克服“治表不治裡”、“按倒葫蘆起來瓢”的關鍵,還在於政策是否完善、認識是否到位、工作是否主動。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肩上的擔子沉甸甸(2)
我早在1996年就加入了九三學社,身為一名*黨派成員,有責任也有義務結合本職,為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作出應盡的努力。
為此,從2004年起我便開始留心“積累”阻礙信訪工作開展的各種因素,包括對信訪工作重要性認識的不足,認為抓信訪太牽扯精力,影響抓經濟建設,把信訪工作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認為上訪群眾都是“刁民”,對他們採取哄、攔、卡、壓的辦法,把政府機關與人民群眾對立起來;認為信訪工作只是信訪部門的事,推給信訪部門處理便一了百了 ,導致群眾“信大不信小”、“信訪不信法”,久而久之把一些本不會上訪的群眾“培養”成“上訪專業戶”。
特別是政策因素給信訪工作帶來的難度尤甚,個別政策的制定脫離實際、遠離群眾,造成了群眾對政府的不滿;對新政策出臺後可能出現的情況預見不夠、準備不足,造成政府工作被動、形象受損;政出多門、口徑不一,導致操作困難,群眾不滿;執行政策不及時、不到位,損害了部分群眾的切身利益;等等;這些都為後期撰寫提案奠定了基礎。
化解社會矛盾應與城市發展“齊頭並進”
隨著時間的推移,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促使我建立社會矛盾“大調解”機制的設想越發清晰而堅定。
2007年年初,九三學社中央推出七個調研課題,向全國各級社組織公開招標,為這件提案的出爐提供了契機。
九三學社大連市委組建了由我擔任組長的課題組,從知情選題、新穎立題的角度,提出了《構建化解社會矛盾,建立社會矛盾“大調解”機制的分析與研究》
這一課題,確定了課題的調研方向和撰寫框架,在九三學社中央一舉中標。
我們給調研報告定出的基調是:既要立足前瞻性,更要具有可操作性,設定的調研思路全部從問題進入。
諸如為什麼伴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新的社會管理制度和措施相繼出臺,還會有新的社會矛盾糾紛大量發生?為什麼司法行政機關不斷解決糾紛,但往往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接著產生,各級機關長期處在疲於應付的狀態?
為什麼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先後成立了解決群體事件應急機構,司法機關也擴大了受理範圍,行政機關健全了複議、信訪等糾錯機制,卻仍然不能徹底解決矛盾糾紛,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阻礙?
帶著以上問題,我們針對近年來由於企業改制、兼併、破產以及房屋拆遷安置、集體土地徵用、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農田山林承包、農民工權益、物業管理、金融保險等方面出現的社會矛盾,廣泛開展調查,力圖從現實狀況和歷史背景中找出“癥結”所在。
我們認為,歸結起來其原因主要包括:重大決策、重大專案立項往往由少數人決定,沒有廣泛徵求有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