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4/5頁)
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新政協第1號提案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實行國共合作。
李濟深在追隨孫中山的日子裡,與孫中山一起歷盡艱難頓挫,親身感知了孫中山面對外來威脅、內部分裂和暫時失敗而毫不動搖的革命意志;瞭解了孫中山是怎樣順應歷史潮流改組國民黨、制定三大政策的;親眼看到了由於國共合作,在短短的時間裡就建立了革命根據地,形成了向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猛烈衝擊的革命洪流。
李濟深與新政協第一號提案(2)
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背棄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竊取了國民黨的領導權。
李濟深為了完成孫中山未竟的事業,努力促成國民革命軍北伐,擔任過北伐軍的總參謀長、第四軍軍長和北伐軍後方留守總司令。
他運籌帷幄,參與制定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北伐戰略方針;他智勇兼備,指揮廣東七個警備區,保證後方根據地的安全、保證北伐軍的軍需補給。
北伐後;李濟深出任中央政治委員會廣州分會主席,管轄兩廣、福建,威望日重。
然而,北伐雖然成功、舊軍閥倒了,蔣介石卻利用手中的權力實行*統治,又成為中國最大的新軍閥。
1929年蔣介石為達到剷除異己的目的,以“湘案”為藉口,將李濟深囚禁於湯山。
李濟深在挫折和困難中逐漸認識到:單純軍事救國的努力,只會成為野心家實行*政治的砝碼。
政治是統帥、是靈魂,只有實行孫中山的三大政策,實行國共合作才能挽救民族危機,化解國家內部政治矛盾,凝聚革命力量。
從此他致力於中國的*政治,他呼籲恢復孫中山的三大政策,積極尋求與中國共產黨的合作,成為國民黨*派的領袖。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李濟深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
的反動政策,主張堅決打擊日本侵略者。
他激於愛國義憤,支援蔣光鼐、蔡廷鍇率領十九路軍在上海打響正面抵抗的第一場戰鬥。
淞滬抗戰爆發後,蔣介石調十九路軍到福建“圍剿”紅軍。
李濟深與十九路1軍集結國民黨*派,主動同中國共產黨聯絡,簽訂合作抗日協定,成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毅然舉起反蔣抗日的旗幟。
“閩變”
失敗後,李濟深在香港組織中華民族革命同盟,繼續從事反蔣抗日活動。
在歷史轉折的關頭,李濟深逐漸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才是抗日救國的中流砥柱。
1936年*發出通電,主張成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李濟深積極響應,他致電南京國民政府,要求實行團結抗日。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蔣介石迫於國內外輿論的壓力,電邀李濟深到南京共赴國難。
李濟深為了民族大義捐棄前嫌,與蔣介石合作。
他致函蔣介石,主張邀請毛澤東、周恩來、馮玉祥等參加組織最高國防委員會,共負抗戰大責;他告誡蔣介石,必須堅持抗戰、實行*。
武漢淪陷後,蔣介石請李濟深出任戰地黨政委員會副主任。
李濟深主張用人不分黨派,邀請周恩來、張友漁等擔任該會政治委員和設計委員,開展抗日*活動。
1940年,他出任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廳主任。
雖然這是個無指揮權、無軍隊的機構,但李濟深在國民黨軍隊和政界中都有很高的威望。
他利用這個職位和聲望,堅持抗戰、堅持團結、真誠地與中國共產黨合作。
皖南事變後,他積極聯絡國民黨內部的愛國*力量,維護國共合作,支援抗日*運動,對共產黨員及愛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