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清東陵(完) (第1/3頁)
菇菇咕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章閱讀須知:本章所使用的資料來源於相關學者公開發表的論文,不同學者之間的觀點可能會有不同,所以有不同意見請禮貌指正,謝謝!
【乾隆朝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人均糧食佔有率持續走低。
我們前面就說過,乾隆時期的人口爆發,半個世紀人口數量差不多是翻了一番。
但是在進入工業時代之前,人口基數太大,那生產再高的糧食,平均下來人均佔有也不可能高,更何況大清的貧富差距相當的懸殊。
所以那時的大多數百姓避免不了貧困和飢餓,即使那時是所謂的盛世。】
“我之前看什麼資料,說乾隆末年的人均佔有量只比春秋戰國時期要高,比魏晉南北朝時期都要低”
“乾隆十八年的時候還是1152呢,乾隆四十九年就變成了763”
“人太多了,那可是三個億啊”
歷朝的百姓們陷入沉默,所以無論是盛世還是亂世,承受著生活的重擔和命運的擺佈,無法抬頭、無法向上的只有他們!
只有他們而已!
【其實人口猛增的壓力乾隆也不是感覺不到,他是有做過一些措施的,比如移民墾荒、興修水利、推廣玉米番薯等美洲作物種植。
但是人口的增長,依舊會讓人均口糧越來越低,嘉道時期人均糧食佔有量就已經比春秋戰國時期還要低了。
再加上清朝後期的政治腐敗,老百姓過的有多苦可想而知,也怪不得清朝後期的起義頻繁了……】
“不是有高產作物嗎”
“乾隆時期好多人都被移到其他地方了”
“乾隆的盛世是番薯的盛世嗎”
康熙微微一愣,番薯?
這番薯可是個好東西,好養活不挑地,種上一些就能在災年裡活下去, 之前廣東地區米價飛漲,廣東人就是靠著番薯活下去的。
這麼好的東西,他可得加大力度推廣,爭取讓大清百姓都種上一些紅薯。
【我們也經常會在網路上看見一個說法:所謂的“康乾盛世”實際上是“番薯的盛世”,這話說的有些絕對。
番薯的好處很多很多,比如“不與五穀爭地”,將番薯種在山地這種原本不太好種植傳統作物的地方,百姓們就能多出一部分可耕地面積。
比如番薯的生長期短, 如果遇到什麼澇災,在水退之後來不及種植五穀, 就可以剪藤種薯,讓百姓們災荒之年也免受饑饉之苦。
比如番薯耐貯藏, 青黃不接的時候,番薯可抵數月甚至半年的糧食。米價昂貴的時候, 百姓們也可以靠食用番薯活命。】
“明朝就傳進來了,結果落在清朝手裡”
“也不能這麼說吧,作物是需要馴化的”
明朝
朱元璋聽後眼睛瞪得渾圓,臉上滿是雀躍:“居然有這麼好的東西?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傳進來的!”
心裡已經開始盤算著放人出海,尋找良種的事情了。
另一邊的崇禎激動地站起身來,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喃喃自語道:“紅薯……我們有啊!”
這玩意既然在後人眼裡是可以打造出盛世來的食物,那麼不管真假,它都絕對是優秀的!番薯,他必須要推廣種植!
百姓和將士們能吃飽飯,就不會大規模起義,社會就能安定很多!
社會稍微安定下來,大明或許還能有一線生機!
清朝
雍正點頭,語氣堅定地說:“好東西,就應該儘快普及!種!”
他之前沒注意到番薯真是不應該,但是現在也是不晚!
而離明朝很遠的朝代……
“主播,賣點番薯給咱嚐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