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紙張上的文明(二) (第1/4頁)
菇菇咕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然,我覺得始皇也是崩潰的。
秦朝打天下的速度有些太快了,基礎人員的培養就沒跟上,可打下來那麼多地方總是要治理的啊,所以秦朝採用了很多原六國的人。
政令的傳達、地方情況的匯總這些東西都是需要靠文字完成的,偏偏這個時候,大秦的土地上有七種不同的字型互相流通——
這還怎麼治理國家啊!
始皇頂住了壓力命李斯帶人改進字型——小篆,將其推廣天下,完成了“書同文”的歷史成就。
即使後期還有著不同的字型存在,但文字的統一格調就這樣定了下來,雖然大秦沒能完全享受到這些好處就是了。】
伴隨著天音,天幕也放出了排列整齊,線條勻淨,結構優美的小篆。
秦朝,府衙
漢朝
劉徹拿起酒樽,將裡面的酒水倒到了地上。
漢初郡國並行,若讓諸侯用文字把持了國內,中央收回封地之後的處理難度直接翻倍,所以秦始皇統一了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對於漢家治理天下來說,有著無法衡量的價值,值得一敬!
唐朝
李世民看著天上統一的文字,心生感慨,“始皇,功在千古!”
【始皇是國家的決策者,而決策能夠推行下去靠的是基層的小吏,是以竹簡作為載體的文字。
在這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中,廉價易得的竹簡承擔了國家運轉的任務,而同時期的其它文明呢?
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人用的是泥板, 和泥、鋪平,再用蘆葦製成的尖筆書寫, 透過暴曬和火烤,成為泥板。
泥板作為書寫載體難以運輸不說,也不易儲存。
希臘的文字載體同樣是泥板、陶片、石碑。
而古羅馬人發明了蠟板, 就是在平整的木板上刷了一層蠟,用尖金屬在上面刻字。
這種書寫載體雖然價格低廉,但同樣難以儲存。
後來歐洲人是用牛羊皮製作紙張,但是這樣的造價太過於昂貴, 所以牛羊皮書大部分都被掌握在教會手中。哪怕到了公元九世紀,歐洲那邊也只有貴族才能用的起牛羊皮紙。
春秋時期,埃及人莎草莖幹壓成薄片編織成席,再壓扁陰乾,這就是傳說中的莎草“紙”。它較為廉價、可記載的文字多,所以備受西方國度喜愛,就連羅馬教廷也開始使用莎草紙書寫聖經。
公元前五世紀,古印度將棕櫚葉裁剪整齊,煮透曬乾再用鐵筆劃痕,再用油墨填充,這樣抄寫的經書被稱作貝葉經。
但是這兩種書寫載體的缺點也很多,莎草紙只能在乾燥的環境中長期儲存,貝葉同樣難以長久儲存,並且這兩種植物對生長地區的要求也很高。
書寫載體的缺乏,限制著不同國家文明的發展。】
伴隨著天音,天幕上也出現了這些載體的畫面。
唐朝
看著天幕,李世民神情逐漸的嚴肅起來:“海外居然有這麼多國度?可朕卻對他們一無所知!”
不行,他得派出使者去更遠的地方看看了!
宋朝
看著天幕上展現的莎草紙製作方法,以及最後的成品,趙匡胤抽抽嘴角,“這和席子差不多的東西……是紙?”
下面的大臣也有些沉默:“可能……在西方算吧!”
在他們大宋的話肯定就不算了,這還不如竹簡呢!
【來到兩漢時期,文字的載體終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最早解釋“紙”的是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紙,絮一筆也”。范曄作了補充:“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
“紙”在東漢以前,實際上是為製作絲棉時,殘留於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