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片火山灰水泥構建而成,寬大數丈的巨大碼頭左右,足足停泊了這樣六艘鉅艦。
一旁,還有大量的海上舟船正在等待著靠近泊位。
“久聞前唐之時,興兵以伐高句麗,偏師就是由此渡海而擊,沒想到,如今我大宋,也能夠有如此雄壯之鉅艦……”
劉法打量著這些鉅艦,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目光一移,看到了不遠處的十餘艘三千料鉅艦,而那些鉅艦顯得更加的修長。
並且在這些修長的三千料鉅艦的艦身上靠近甲板的位置,都有著九個四四方方的視窗,只不過現在這些視窗都是關上的。
這些,正是大宋目前唯一的一支水師炮艦艦隊。
而大宋登州水師指揮使方臘,此刻正立身於一艘戰艦之上。
滿臉恥高氣昂地打量著那些尚未登船的大宋精銳,這些日子,他根本就沒有下過戰艦。
一直都在戰艦上,操練著那些水師將士,特別是那些水師炮兵。
這一批艦炮,可都是制別定製的,艦炮的射程已經超過了一里。
所使用的炮彈,既可以發射中量級飛雷彈,也可以發射實心鐵彈,還能夠發射鏈彈以及霰彈。
既可以攻擊敵方戰艦,同樣也可以支援大宋陸軍精銳。
中量級的飛雷彈重量也就在十斤,威力雖然不如陸軍所使的飛雷炮,但是用來攻擊海面上又或者是岸上的敵軍,同樣也可以擁有巨大的殺傷力和殺傷範圍。
只不過,到目前為止,大宋的炮艦,也僅僅只有這十三艘,每艘搭載十八門艦炮。
不過就現如今的世界而言,哪怕是隻有這十三艘炮艦,整個大洋,都可以橫衝直撞了。
而這,自然也是高璋圖謀遼東的最重要的一件軍事裝備。
隨著大軍盡數登上了舟船,在那十三艘戰艦的護航之下,開始朝著那北方挺進。
第二天臨近黃昏之時,此刻辰州(遼寧省蓋州市)的近海之地,奉了高永昌之命前來接應大宋精銳之師的何智,已經等待了差不多兩個時辰。
作為一位已經離開在故鄉大宋數載之久,甚至還在那大元國混到了副丞相位置的何智,此刻內心亦是頗為迫切。
只不過,身邊皆是那些大元國的臣子,他自然不能在臉上暴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目光往身邊一撇,正好看到了那位辰州刺史高楨滿臉期盼之色地朝南而望。
而高楨自然也感受到了何智的目光,二人相視一笑之後,很有默契地移開了各自的目光。
高楨是渤海族,遼陽人,中過遼國的進士,沒有想到的是,他在這大遼東京剛剛任職當了一個不大的小官,結果東京陷落,那高永昌就開始稱王建國。
高楨作為渤海人,又中過進士,上前投奔,高永昌雖然也重用了他。
但是像高永昌這樣見識短淺的軍頭,又怎麼可能會聽從高楨那些遠期謀劃,逆耳的忠言?
這亦讓高楨甚是心灰意冷,覺得高永昌這廝就是一個蠢貨,這大元國,必然不能在這戰火紛飛的遼東之地久存。
而作為大宋皇城司的得力幹探,何智自然也是知曉了這位高楨頗有才略膽識,刻意結交。
最後更是說動了高楨願意棄暗投明,與他一同為大宋效命。
當飽讀詩書的高楨驚喜地發現,自己居然可以投奔大宋這樣的最為重視讀書人的強大國度。
而不需要去投奔那些蠻夷以求自保,高楨就決定與那何智繫結在了一起。
“看,你們看那邊,那應該是宋國的船隻來了……”
伴隨著呼喊聲,何智等一干大元國大臣,齊齊舉目望去。
看到了那一艘艘猶如巨大的山巒般的鉅艦,開始映入視線之時,一干元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