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人工孵化雞蛋? (第2/2頁)
小杏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過;唯有工,始終被視為賤業,記錄工藝之書,屈指可數。杜沅所買的這十幾部書,大致已是全部。
自打年前淘了這些書回來,她有時間就翻著看,看著看著,總感覺抓不住腦子裡一閃而過的念頭,去後院兒瞧見祖母圈養的,那隻母雞在雞圈角落小窩棚裡孵卵,她忽然生出個念頭:母雞孵卵,瞧著並沒有其他特別,只是用肚皮上的羽毛保暖。那若用小火慢焙,能不能孵出小雞來?這個念頭,一旦生出,她就準備動手試試。畢竟實踐出真章!
當即去廚房尋了一個扁腹小陶甕,裡頭鋪了一層軟絮。又想直接火烤怕會過熱,便搬來個大銅盆,舀了大半盆水在裡頭,架在泥爐上,將陶甕浸在水盆裡,這才燃起了炭火。這間隙,去廚房選了十幾個雞卵,她也分不清好壞,只緊著圓潤大小差不多的拿。
小心排放到陶甕裡軟絮上,又用一塊軟布蓋在上頭。而後跑進雞圈,顧不得那隻母雞驚叫撲騰,抓起它,伸手試它腹溫。記在心裡後,又跑回爐邊,不住用手測水溫和絮溫,等感覺到絮溫和母雞腹部差不多時,將銅盆端下爐子,放到一邊,蓋上了籠蓋。
爐子上另燒起一大壺水,等水燒熱後,又取來三根自制的細“渴烏”。東漢時,一個名叫畢嵐的人曾創制一種汲水之法,將竹管去節相連,製成長彎管,用漆封膠,密不透氣。一端置於河水中,另一端越過河堤,置於田地中,在出口端燃燒乾草,待火滅竹冷,管內抽出氣,以氣引水,便可吸水而上,引入田中,取名叫“渴烏”。
後世隔山取水便沿用此法,計時刻漏也用渴烏引水。
那三根渴烏粗細相同,她用第一根將水缸裡的冷水引至爐上燒水壺裡,第二根從燒水壺接到孵卵銅水盆,第三根則將銅盆裡的水引回到水缸。如此,不須手動續水,缸裡涼水不斷注入燒水壺,熱水不斷引入孵卵銅盆,裡頭涼卻的水又不斷回流到水缸。只要看住炭火,孵卵水溫便能大致恆定。她害怕有疏漏,害了這一陶甕的生靈,來回幾次跑進雞圈,趴在那小窩棚邊,隔著竹篾縫,探頭瞅那隻母雞。
過了許久,那母雞出來急急啄了些食,飲了些水,屙了攤屎,又飛快回到窩棚裡,竟用爪子將那些雞卵一個個撥弄翻轉了一遍。杜沅大喜!原來孵化雞卵要敞敞氣啊,還得不時翻轉。(怎麼感覺和炒雞子差不多手法/不是,哈哈哈)
她忙跑回去,揭開籠蓋,將陶甕裡那些雞卵,也一個個兒都翻轉了一遍。添了些炭,又趴到雞圈裡看那母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