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初次會試不售 (第2/9頁)
墨池白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藩忙將字畫撿起,雙手捧上:“實在抱歉!失禮,失禮。”
隨從‘哼’的聲正要發飆,被老者攔住,老者對那隨從:“分明是你不長眼撞到了人家。走吧!”
國藩忙拱手謙讓、站在門的一側,那老者邊出大門邊朝國藩打量了眼,恰遇國藩抬眼偷看,二人目光撞在一起,老者友好一笑,像是對國藩的歉意,國藩趕緊垂下眼簾,老者不緊不慢地走出了大門。
店主站門口喊著:“您老好走,有空常來!”
老者頭也沒回地擺了下手:“回吧。”
國藩心神未定地朝書架走來,他順手拿起本書,店主卻匆匆來到國藩身邊,神秘地提醒道:“你這年輕人,知道你剛才撞到的是誰嗎?”
國藩和身邊的一位先生忙對視,店主說:“那是朝廷首席軍機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穆彰阿!”
店主的話使室內人大驚,國藩和那位先生同時‘啊’?了聲。
“還傻呢!我當時真為你捏了把汗,幸虧他今天心情好,否則,可有你小子吃不了兜著走的!以後走路可長點眼吧。”店主話畢忙別的去了,看樣子嚇得不輕。國藩驚魂未定地,“沒想到,在這裡能夠遇到他。”
旁邊那先生搭話道:“早聞其名不見其人,萬沒想到,在這裡能見到真人。”
國藩苦笑了下:“還好,沒惹出大事來。”
那先生忙安慰道:“算了,誰也不是有意的,門上掛個棉門簾,門裡門外誰也看不到誰。這種事在所難免。”
國藩心有餘悸地:“唉,天子腳下貴人多,稍不留神,便會碰到個王爺。”
那先生一個不經意地淡笑,“哈,若是在外省,巡撫都很少遇到。”
國藩見這位先生很是熱心,於是道:“這位兄臺,聽您口音,不像是本地?”
“我乃安徽合肥人氏。”那人說。
國藩忙回道:“在下來自湖南。哈,真是幸會!”
“幸會!”
國藩問,“您常到京城來?”
“不不,我是第一次進京,剛來不久。”
“啊,我也是頭次進京。”
那人又說:“我是來參加本屆會試的,家鄉路途遙遠,所以,在年前便趕了過來。”
“哦?如此之巧,我也是參加會試來的。”國藩說。
那人友好地拱手道:“在下李文安,號玉川。嘉慶辛酉年生人,今年三十五歲。”
國藩忙拱手回禮:“啊,玉川兄!小弟曾國藩,號滌生,嘉慶辛未年生人,今年二十四歲。”
“哦,滌生賢弟!”
二人歡快一笑。“我現住長沙會館,玉川兄現居何處?”
“我住安徽會館,離這裡很近。上年江南鄉試,我才中得舉人,故想來京碰碰運氣。”“我也是上年湖南鄉試中得舉。”
“呵呵,你我今日,真乃緣分也!”“是啊是啊。”國藩興奮地說。
李文安大為感慨地:“難得京師遇知音,這樣,此處不便交談,小弟若不見外,可否隨我到寓所小敘一番?不遠,出門便是。”
“那,小弟就打擾了?”國藩再不像、初被劉蓉邀請時那麼拘謹。他緊走幾步掀開門簾,“玉川兄,請!”
“請!”二人闊步走出書店。
明永樂年間,朝廷由南京遷都北京,每逢科舉會試,便會有數以萬計的舉子湧入京師。於是,京城就出現一些專為舉子開辦的‘狀元店’,但大多數士子家境貧寒,不少人一路省吃儉用,有的甚至被迫乞討,入住狀元店、他們想都不敢想。
為解決趕考舉子的衣食住行,故就由地方鄉紳及本籍京官,出錢行義,置地建房,免費提供給學子們居住。
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