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巴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俞大猷倒是有點雅興,其實他和戚繼光一樣,是這個時代明軍將帥中難得的文武通才,若不然,兩人也不會都留下不少軍事著述的同時,還都有詩稿詩集。
只能說是異數!
拿出幾分銀子,買了一柄破爛的烏骨傘,俞大猷沉思片刻,對著惟功道:“惟功小友,老夫不願以子侄輩視你。因你的天資和現在的際遇已經強過老夫青壯年時百倍,未來成就,實在不可限量。今日之後,以你我身份,未必能常見面,有一語,先贈你知道。”
惟功肅然道:“請俞帥明言,小子願聽。”
“寧人負我,勿我負人。我有大過失於人,終身以為歉,人有過失於我,事過即忘之。”
寥寥數語,說完之後,俞大猷長笑一聲,竟是就這麼瀟灑離去。
雨幕之中,這個滿頭白髮的老人撐開雨傘,漸漸消失在了街角遠處。
話雖俗,惟功卻沒有輕視的意思。
以俞大猷的一生經歷,怎麼會在這種時候說一些言不及義的廢話?
俞大猷用兵,謀定而後動,眾人贊其“忠誠許國,老而彌篤”。在廣東為總兵時,“廣人攘其功,大猷不與較”。他向來不急功近利,不炫耀戰績,不要說李成梁輩,便是戚繼光也是遠遠不及。在廣西,俞大猷“親率數人遍詣賊峒,曉以禍福,且教之擊劍,賊駭服”。平海南時,俞大猷“單騎入峒,與黎定要約,海南遂安”。曾經有一些,俞大猷破敵之後,曾“散餘黨二萬,不戮一人”。
這些記錄,都是已經記錄在大明實錄之中,預備俞大猷身故之後,修史列傳所用。
惟功早就已經派人查抄過,熟讀過。
眼前這個消失在雨幕中的老人,自有他行事的一套原則,哪怕是禍福先後而至,數次撲跌,但仍然不改其志,不廢其約!
任何時候,這世上都有一種人,不計個人禍福,不計自身的成敗得失,只有報效國家,濟世安民的理念在,就可以支撐著他面對一切困苦和難關。為什麼俞大猷能在逆境中還有如此大的成就,或許就是眼前的這樣的情形,只有剛剛那寥寥的幾句話,可以從中看到答案。
這一瞬間,惟功只覺得全身都沉浸在一種莫名的情緒當中……今晚他所獲得的東西,真的是太豐厚了,一座寶庫在他面前轟然開啟,裡頭是取之不盡的財富。
在此之前,他是一個轉世的普通人,在山村接觸的也只是普通的山民,大家都是一樣的,只想著能多獵獲一些獵物,多收成一些糧食,能多換一兩匹布,存一些銀子和銅錢,在急需的時候能頂上用場。再下來到英國公府,他滿懷著仇恨和憤怒,在張溶等人的身上又沒有獲得什麼幫助,如果不是自己的毅力過人,還有七叔七嬸給他的親情,現在的他會變成什麼樣的人,真的是很難想象。
只有在俞大猷這樣的人面前,他知道了什麼是丈夫處世,磊磊大方,什麼是處變不驚,雖在困境而一無怨恨,什麼是為國為民,別無他意,什麼是謙淡沖虛,以人格魅力,足以折服外在和內裡的敵人。
任何時候,哪怕是最黑暗的時代,也總會有這樣的一些人,發光發亮,用自己的一切來燃燒著,光耀著,使身邊的一切也被光明所照亮,哪怕是所得有限,所發揮的作用有限,但仍然是其百死而不悔。
俞大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論戰法,戰功,他可能不是這個時代大明最優秀的統帥,但論及人格魅力,俞大猷,他是毫無疑惑的這個時代的第一人。
但惟功知道,自己雖然對眼前這個漸行漸遠的老者充滿敬佩,但未來的道理,他不會選擇與俞大猷一樣的走法。戚繼光,李成梁,俞大猷,各有各的優缺點,但毫無例外的是他們也被這個時代所吞噬了。一身成就,就是依附於文官體系之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