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長的專家、院士走進了我國領導層,徐匡迪、路甬祥、韓啟德就是如此。由於這樣那樣的機會,我和他們都比較熟悉,因此,在他們的著作出版後,我都得到了他們的簽名書。
。。
為國家創新體系鋪路
20世紀70年代末,我在德國工作的時候,有一次遇到一位來自浙江大學的年輕學者,正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攻讀流體傳動和控制方面的博士學位。談話中,他提到浙江大學分給他一套不大的房子,他很是感激。不久後我就聽說,他的創新性技術成果,同時獲得了歐洲專利局、美國專利局註冊,改變了沿用上百年的傳統方式,推動了液壓技術的進步。他僅用了兩年多時間,就讀取了一般人要5年才能獲得的工程博士學位。德國方面很想把他留下來從事科研工作,但他客氣而堅決地謝絕了。
我當時想,他的心中肯定有一個外國人無法理解的天平——祖國的一套小住房,要勝似國外的寬敞住房,同樣,國外的酬金哪怕再豐厚,也比不上祖國的微薄薪金。因為,在他心中,任何事務只要與祖國聯絡在一起,哪怕原本輕若鴻毛,也會立即重逾千鈞。
1997年我參加了黨的十五大報告起草工作,再次遇到這位當年舊識。暢敘過往,知道他回國後很快在浙江大學建立了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流體傳動控制研究所,成為我國第一批博士後流動站之一、國家教委首批開放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他的主持和直接參與下,完成了幾十項國家重點科研專案。他就是時任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的路甬祥。
在十五大報告起草期間,他多次提出知識經濟時代,要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思想。後來,我知道,從路甬祥擔任科學管理領導工作之初,就開始研究和倡導國家創新體系建設。1997年,55歲的路甬祥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院長,成為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之後的第五任院長。上任之初,路甬祥就將“知識創新工程計劃”提交中央。1998年2月,中央批准了科學院呈交的《迎接知識經濟時代,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研究報告,並把試點工作交給了中科院,這使中科院成為研究國家創新體系的排頭兵。
此時正值世紀之交,20世紀科學技術取得了哪些輝煌成就?20世紀的科技創新有哪些規律?是什麼樣的社會機制和政治、文化、經濟因素促進了20世紀科學與技術的發展?破解這些問題,有助於縷清科技創新的基本規律。有鑑於此,從1999年開始,中科院開始以“百年科技回顧與展望”為題,邊總結邊作報告。這是一項系列報告活動,其高潮是中科院建院50週年之際,面向社會舉辦的科學報告會,當時有包括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在內的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聯袂出席,一時盛況空前。
2001年9月,路甬祥將他準備演講稿時蒐集到的資料、圖片,連同他的一些思考結果匯總,出版了一本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的書《百年科技話創新》(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25日簽名後贈給我。
路甬祥性格平和,很好相處。我邀請他擔任中國國際戰略學會的高階顧問,他很爽快地答應了。有些學會的外事活動要請他參加,他在百忙中總是儘量抽出時間。至於是以學會高階顧問的身份,還是以國家領導人的身份,他總是聽從我們的建議,隨和而大度。當然,我也曾受他邀請,到中科院就新軍事變革的相關問題進行演講。但願我的演講能夠對他們有所幫助。
2003年3月,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路甬祥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要勇敢地生活,做生活中的強者”(1)
1999年,正在致力於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路甬祥在為“中國中青年院士文集”寫的序中這樣說:
“創新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