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煤礦改革 (第2/4頁)
缺金喜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所以,雙水灣仍舊沒有閒下多少人。
我之前統計了一下,現在剪紙畫小組剪出最多的一人,平均每天四幅,相當於四十個工分,一個大老爺們辛辛苦苦一天,也就十個工分,可那些婦女,最多的卻可以賺四十個工分,最少也有二十個工分。
而現在,大家已經漸漸習慣了剪紙小組的那種分配方式,心裡未嘗沒有想法,所以孫向陽才拿出這個方案,甚至煤礦也只是一個開始。
孫向陽大聲的說著自己的想法。
為此,老支書特意又拉出一支修路隊,先去把縣裡通往雙水灣的路重新修整一遍,雖然之前已經修過,但這些日子來,拖拉機拉著煤,一趟趟的經過,早就壓出一條條車轍,甚至前不久還下了一場雨,導致一些地方被衝的坑坑窪窪,如果不重新修整,那些拉裝置的車輛很難透過這邊。
不過現在雙水灣還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建學校。
誰讓雙水灣出了個孫向陽呢?
黃錦鈴聽到孫向陽打算用香江那邊的公司為雙水灣捐贈一所學校後,立即找到孫向陽,打算由她出這筆錢,用她的話說,師父有事,弟子服其勞,更何況她現在吃住都在雙水灣,也想著為雙水灣做點事情。
如果不是這種多勞多得的分配方式,那邊的效率絕對能降低一半還要多。
而且,她說出錢,並不是讓自己父親出,而是真的自己拿錢,她的零花錢就足夠修建一兩所學校,還綽綽有餘。
至於上學有沒有用處,這點只要看看研究所那些技術員的待遇就知道了,即便再淳樸的人,也會算這筆賬。
雖然她們分的工分多,但實際上,雙水灣賺的卻更多,別忘了一幅剪紙畫能賣多少錢。
按照眼下的進度,再有半個月,雙水灣就能通電。
充分讓不少人體會到,什麼叫有錢人家的孩子。
既然已經證明這種辦法可行,那麼煤礦這邊,自然也要使用這種方式。”
雖然豎電線杆的人已經忙完,留下一些幫忙拉電線,剩下的人已經開始在地裡忙活起來。
在煤礦前的值班屋子裡,此刻坐著不少人,除了煤礦的小隊長之外,就連老支書跟沙宏成,以及兩個生產大隊的大隊長也都在,將屋子擠的滿滿登登。
可惜,就算再眼紅,也沒辦法爭奪。
“對,剪紙小組的人為什麼那麼能幹,就連晚上也主動加班?就因為她們剪出一幅剪紙畫,就有十個工分,剪出來的越多,賺的工分就越多。
同時,研究所那邊已經搭建好,老支書從金家溝請了三十個青壯勞力,在他們的幫助下,研究所的搭建大大加快。
黃德發前不久回來了一趟,說明裝置已經從香江運到內地,現在正在往雙水灣這邊運來,只是這一路上,難免要耽誤一些時間,所以沒那麼快到來。
學校的選址位於雙水灣村碑的對面,也就是在雙水灣的家門口,那裡正好有一塊空地,距離研究所也有幾百米的距離,差不多是一左一右的格局。
研究所除了一個個實驗室,還有一排宿舍,將來在這裡上班的技術員都會居住在這邊,不再回到窯洞那邊,用程巖的話說,這一來一回,耽誤太多的時間,哪有住在這邊方便。
那麼一大筆錢,誰不眼紅?
孫恩光忍不住又說道。
“放心吧,雙水灣有人護著,而且這裡這麼偏僻,只是一個小煤礦,沒人會在意的,頂多就是咱們自己人心裡會不舒服,覺得不公平。”
孫向陽搖了搖頭。
就算事情傳到外面他也不擔心,正如他所說的,只是一個小煤礦罷了,不少地方也偷摸的用多勞多得的分配方式,這是大勢所趨,誰也無法改變的。
而且,相比這個小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