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頁 (第1/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301 .在火力戰中,也有這樣的危機。用火力剛剛勝利地擊退了敵人的一方,在這個時刻仍然處於隊形混亂和力量顯著受到削弱的狀態,而且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陷入混亂的一切又恢復正常狀態為止。
302 .我們在這裡關於小部隊所談的一切,也適用於大部隊。
303 .在小部隊中,危機本來就大一些,因為危機是以同樣的程度滲透到整個部隊的,但是危機的持續時間卻短一些。
304 .整體的,特別是整個軍團的危機最小,但是危機的持續時間也最長,在大軍團中危機往往持續許多小時。
305 .只要勝利者的戰鬥危機還沒有消失,戰敗者調來相當數量的新銳部隊就可以從勝利者的危機中找到恢復戰鬥、即扭轉局勢的手段。
306 .因此,這是逐次使用兵力所以要看作有效要素的第二個原因。
307 .既然在一系列連續的戰鬥中逐次使用兵力是可能的,既然同時使用兵力不是沒有限度的,那麼自然就可以得出結論說,同時使用時不能發揮作用的兵力,逐次使用時就可以發揮作用。
308 .透過一系列連續進行的部分戰鬥,整體戰鬥的持續時間就大大延長了。
309 .整體戰鬥的持續時間大大延長,逐次使用兵力就需要考慮一個新的根據,因為這時在計算中增加了一個新的要素,即意外事件。
310 .如果說逐次使用兵力總的說來是可能的,那麼,敵人究竟怎樣使用他的兵力卻是無法知道的,因為我們判斷的只能是敵人同時使用的兵力,而不是別的,而且我們對此只能一般地進行準備。
311 .但是,行動的持續時間一延長,就需要考慮純粹的偶然性,根據事物的性質來看,這種偶然性在戰爭中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大得多。
312 .因此,這種意外的事件要求我們有個總的考慮,這種考慮無非是在後面控制適當的兵力,即真正的預備隊。
配置的縱深313 .在所有逐次進行的戰鬥中,就產生這種戰鬥的根據來說,都需要有新銳兵力。新銳兵力可能是完全新銳的,也就是沒有使用過的兵力,或者是已經使用過、但經過休整已經或多或少地從削弱狀態中恢復過來的兵力。不難看出,新銳兵力的新銳程度是很不同的。
314 .不論是使用完全新銳的兵力,還是使用重新恢復過來的兵力,前提條件都是把這些兵力控制在後方,即配置在火力殺傷範圍以外。 315.配置在火力殺傷範圍以外也是有不同程度的,因為火力殺傷範圍不是驟然中止的,而是逐漸消失直到最後完全消失的。
316 .燧發槍和榴霰彈的有效射程是顯然不同的。
317 .一支部隊配置在後方越遠,它在使用時就顯得越新銳。
318 .在燧發槍和榴霰彈有效射程內的任何部隊都不能再看作是新銳部隊。
319 .因此,把一定兵力配置在後方有三方面的理由:(1 )替換或增援疲憊的兵力(特別是在火力戰中);(2 )利用勝利者獲勝後立即遇到的危機;(3 )應付意外的事件。
320 .所有控制在後方的兵力,不管它是哪個兵種,不管把它叫做第二線還是叫做預備隊,也不管它是一個部分,還是一個整體,都屬於這個範圍。
同時使用兵力和逐次使用兵力的兩極性321 .由於同時使用兵力和逐次使用兵力是互相對立的,各有各的利益,所以可以把它們看作是對立的兩極。這兩極都有使統帥使用兵力的決心偏向自己一方的吸引力,只有當人們在定下使用兵力的決心時能夠正確地估計對立的兩極的吸引力,才能平衡這兩種吸引力而採取適當的使用兵力的方法。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