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第1/2頁)
[德]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批判者由於提不出更好的對付援軍的打法,曾認為這是完全不可避免的憾事。在圍攻防衛圈上迎擊前來解圍的敵軍這一手段早就受到批評和輕視,以至完全被遺忘了。路易十四時代常常奏效的這一手段,在百年後竟沒有人想到至少是可以加以考慮的,這只能說是時髦的觀點在作崇。如果認為這種手段是可以使用的,那麼進一步研究情況就可以看出,當時拿破崙在芒託瓦圍攻防衛圈內配置的四萬世界上最精銳的步兵,在築有堅固工事的條件下,是不必懼怕烏爾姆塞爾所率領的前來解圍的五萬奧軍的,因為他們就是向圍攻防衛圈作一次進攻的嘗試也是十分困難的。我們在這裡不打算進一步論證我們的看法,但是我們認為,上述看法已足以說明這種手段是值得加以考慮的。至於拿破崙本人在當時是否考慮過這一手段,我們不想妄加推斷,但是在他的回憶錄和其他已出版的資料中都找不到他曾考慮過這點的痕跡。後世所有的評論中也都沒有提到可以採用這一手段,它已經完全被人遺忘了。重新把這種手段提出來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功勞,因為人們只要擺脫時髦觀點的影響就能做到這一點。但是,提出這種手段加以考察,並且把它同拿破崙所使用的手段進行比較,卻是十分必要的。無論比較的結果如何,在批判中都不能不作這種比較。
1814年2 月,拿破崙在埃託日、尚波貝爾、蒙米賴等地的戰鬥中擊敗了布留赫爾的軍隊以後,他就拋開布留赫爾,把矛頭轉向施瓦爾岑堡,並在蒙特羅和莫爾芒打敗了他的軍隊。人們十分欽佩拿破崙,因為他忽東忽西地調動自己的主力,巧妙地利用了聯軍分兵前進的錯誤。拿破崙在這些方向上進行的出色的戰鬥,雖然沒有能夠挽救他的失敗,但至少在人們看來失敗不是他的過錯。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人提出問題: 如果拿破崙不把矛頭由布留赫爾轉向施瓦爾岑堡,而是繼續進攻布留赫爾,並把他一直追到萊茵河邊,結果又會怎樣呢? 我們確信,在這種情況下整個戰局可能會有根本的轉折,聯軍的主力可能不會進軍巴黎,而會退回萊茵河東岸。我們並不要求別人都同意我們這種見解,但是既然有人提出了另一種打法,在批判時就必須加以探討,這是任何軍事家都不會不同意的。在這裡提出來作比較的打法,比在前一例中提出的打法本來是更容易被人們想到的,但是,人們只盲目地追隨某一種見解,缺乏公正的態度,因而沒有看到它。
雖然有些批判者認識到有必要提出更好的打法來代替受到指責的打法,但是他們只是提出了自己認為是較好的打法,而沒有提出應有的論據。這樣,提出來的打法並不能使每個人都信服,別人也會提出另外一種打法,這樣就產生了沒有任何論據的爭論。所有的軍事著作中都充滿了這一類例子。
只要所提出的手段的優點還不明顯到令人信服的程度,就必須提出證明。所謂證明,就是探討兩種手段的特點,並且結合目的進行比較。如果能這樣用簡單的道理來說明問題,那麼爭論就必然會結束,或者至少可以從中得出新的結論,否則爭論就會無休無止。例如,在上例中如果我們不滿足於僅僅提出一個較好的打法,而想進一步證明繼續不斷追擊布留赫爾要比把矛頭轉向施瓦爾岑堡更好,那麼我們就可以提出下列簡單的理由作根據。
(1) 通常向一個方向連續進攻要比忽東忽西地進攻更為有利,因為採用後一打法會浪費時間,同時因為在敵軍由於損失慘重而士氣沮喪的情況下,連續進攻更容易取得新的勝利,並且能夠充分利用已經取得的優勢。
(2) 布留赫爾,雖然他的兵力比施瓦爾岑堡少,但由於他敢作敢為,是更為重要的敵人,因此他是他們中間舉足輕重的人物。
(3) 當時布留赫爾所受的損失幾乎等於慘敗,拿破崙因而佔有很大的優勢,要想迫使布留赫爾一直退到萊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