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2月3日,在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著名的《開羅會議共同宣言》,於重慶、華盛頓、倫敦同時公佈。也就在這一天,侵華日軍為策應太平洋戰場和印緬作戰,以4個精銳師團的優勢兵力攻佔湖南常德。國民黨守軍第57師將士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全師8529人僅321人突圍而出,其餘全部陣亡。4天之後,中國軍隊聯合美國第十四航空隊共同作戰,一舉奪回常德,圍困中國整個西南地區的日軍全線撤退。[2]
1944年1月1日,蔣介石向全國軍民發表廣播講話,指出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在望,中國國譽日隆,圍攻並徹底打垮日寇,中國須擔當主要任務云云。
就在抗戰曙光照亮東方地平線並向浩瀚遼闊的天際放射之時,風雲突變,深感危在旦夕,即將全面崩盤的日本大本營,決定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拼死一搏,打通大陸交通線,力爭&ldo;一戰而挽回頹喪之民心士氣&rdo;,[3]死裡求生。日本大本營制定的戰略構想是,以黃河南岸之&ldo;霸王城&rdo;為基點,先征服平漢鐵路之南半段,進而攻佔長沙、衡陽、桂林、柳州以迄南寧,打通湘桂及粵漢兩鐵路線,全程共1400公里。這一作戰構想,即抗戰後期著名的&ldo;一號作戰計劃&rdo;。
根據這一計劃,在全面崩盤之前已經殺紅了眼的日本小鬼,於4月初正式從北線發動攻勢,先後發起豫中戰役、長衡戰役、桂柳戰役等系列大規模決戰。國民黨軍隊在各個戰場雖進行了頑強抵抗,但連連敗績。
4月18日,集結在中原以岡村寧次為總指揮的148萬日軍,開始向以蔣鼎文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的中國守軍8個集團軍近40萬人展開攻擊。日軍攻勢凌厲,所向披靡。國軍連連敗退,日失一城,日軍前鋒以銳不可當之勢直逼豫中最後一座重鎮‐‐洛陽。按照日軍大本營作戰計劃,攻陷豫中後繼續西進,越過潼關,兵發西安,奪取寶雞,然後順川陝公路南下,直逼重慶這座戰時陪都,如此中國必亡矣。為挫其鋒銳,阻遏日軍西進的步伐,蔣介石密令第一戰區與日軍交火一個月後,主力部隊有計劃地向西撤退至潼關一線佈防。至5月25日,在37天的時間裡,駐守豫中的國軍丟失城池38座。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指揮部所在地‐‐洛陽,經過10餘日的苦撐死守後終告失陷。城破之時,守城的三個師幾乎犧牲殆盡,僅千餘人突圍而出。所幸的是,日軍進至潼關一線,遇到了憑險駐守的第一戰區官兵拼死抵抗,兵鋒大挫,終未能越過潼關天險而進入關中大地,由寶雞南下直逼重慶的戰略計劃遂宣告破滅。
日軍雖在潼關受阻,但已攻佔奪取了整個中原戰略要地。自古兵家就有&ldo;得中國必先得中原&rdo;之妙論,只要日軍在中原站穩腳跟,長衡、桂柳兩大戰役便有獲勝可能,繼而打通湘桂線,原制訂的&ldo;第一號作戰計劃&rdo;可告完成,日本軍隊將由此得以新生,整個遠東戰局就有鹹魚翻身的可能。
中原重鎮洛陽陷落的第三天,即5月27日,日軍分左、中、右三路對湖南省省會長沙展開圍攻,先後調集362萬人,與整個湖南戰場的第九戰區薛嶽部30萬國民黨軍展開激戰。
6月16日,國民黨守軍傷亡慘重,力不能支,嶽麓山失陷。18日,負責守衛長沙的第四軍被日軍包圍,又遭敵機30餘架轟炸掃射,終至&ldo;軍心動搖,遂難掌握&rdo;,長沙城陷。第四軍軍長張德能收集該軍殘餘1300餘人突圍而出,雖經薛嶽解釋戰役經過,並有副參謀總長白崇禧請求從輕發落,張德能仍被滿腹怒氣的蔣介石下令槍決。
攻陷長沙後,日軍以其第二線兵團加入第一線作戰,迅速南下,企圖一舉拿下衡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