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第1/2頁)
微雲煙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偏偏李治登基之後,朝堂上的事情一度由長孫無忌做主,長孫無忌不算是鷹派人物,或者說,長孫無忌手裡頭沒有什麼靠譜的將領,朝堂上那些要麼當年開國的功臣,這些就算不是明面上就跟長孫無忌不對付,但是長孫無忌卻也不想讓他們繼續立功,而那些年輕一些的將領多半也是那些老將的部將門生,長孫無忌自然不希望這些人出頭,因此,雖說阿史那賀魯狠狠地下了李治的面子,但是大唐這邊最終並沒有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這也讓阿史那賀魯自覺看出了大唐的虛實,覺得如今的大唐已經是青黃不接,也該到了突厥復興的時候了。
哪知道,西突厥還沒囂張幾年呢,大唐就弄了些小恩小惠,將下面的那些部族給拉攏了過去。阿史那賀魯也承認,寧州那邊產的東西挺好用,各種羊毛製品很好,鐵鍋雖說沒法重鑄,但是用來做乳酪什麼的也非常耐用,就算是不能重鑄了當做事武器,但是在關鍵的時候往身上一擋,可比尋常的盾牌強得多。但是,北周距離如今也不過就是不足百年的時間,百年之前,統治著中原這個花花世界的還是鮮卑人,再往前,還有匈奴人,羯人什麼的,那時候突厥人其實還是柔然人的奴隸,但是,他們依舊記得那個時候,胡人的風光。所以,阿史那賀魯是真的嚮往著中原的花花世界,若是突厥能夠打下中原,哪怕只是打下半壁江山,對於突厥人來說,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就算僅僅是劫掠一把北方呢,他們能夠獲得的好處也比唐人給的那些小恩小惠強多了。
阿史那賀魯自覺自己才是為了突厥好,目光長遠,偏偏下面那些部族都是目光短淺之輩,再這麼一下,下面那些部族都要被唐人收買了,所以,阿史那賀魯覺得不能再等了,他想要先下手為強,等到他先跟大唐打一場,下面那些部族就算是再不願意,也得跟著一條道走到黑了。
當然,阿史那賀魯的這點小心思,大唐這邊如今也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是很在乎,事實上,其實不是所有人都希望邊境太平的,有的人想要軍功,有的人想要土地,很多人已經覺得,漠南這邊的氣候其實跟西域那邊沒什麼區別,西域能夠種棉花,漠南應該也能種了。最好能夠將突厥人趕到漠北那邊吃沙子,或者是直接把他們往西域那邊攆,他們在前頭將西域那些小國幹掉,大唐跟在後面撿便宜就好了。
如今上元節還不是正式的假期,不過,上元節點燈的風俗卻是已經有了,李悅一直到在長安看過了燈會之後,才啟程返回寧州。在這段時間,寧州這邊的軌道已經滿負荷執行了起來。雖說下過幾場大雪,但是清理軌道上的積雪和清理官道還有其他道路上的積雪完全是兩個概念。因此,許多商人為了方便或者說是更快地將貨物運到西邊,乾脆就選擇了軌道。而這個的確沒有辜負他們花的運費,甚至折算一下,軌道運輸的運費可比他們透過別的方法運輸便宜多了,因此,到了寧州之後,一些大商人恨不得拍著胸脯表示,他們要出錢將軌道修到西域去了。
他們不是第一個這樣想的,之前那些遷移人口去安西的就已經有這個想法了,不過,李悅暫時沒答應下來,他也是考慮到突厥那邊未必太平,回頭別被突厥人破壞掉,那就麻煩了。要是李悅這個藩王像是漢朝時候的藩王一樣,能夠建立自己的軍隊,那麼這事倒是沒什麼好說的,沿著鐵路搞一個護路隊伍,藉助於鐵路的機動性,這事不是不能幹。問題是,大唐的藩王可沒有組建軍隊的權力,當年也就是李世民因為開國那會兒開了個頭,搞了個天策府,然後呢,這丫的就在天策府都解散之後,來了個玄武門之變,這等前車之鑑在前頭,就算是親兒子,那都別想沾手軍隊的事情,何況是自個組建軍隊。就像是當年李承乾造反,明明東宮就有五衛,最後他還是得去拉攏幾個軍方的大佬。
至於讓那些世家保衛軌道的事情那就更別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