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磨刀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慢慢的學得少了。
只是針法和膏方被留了下來,比如蘇秋月小時候第一次學針灸,就是學祖傳的轉胎針灸之法。
畢竟在古代,生孩子是件大事,做個有名的產科大夫還是很好立足的。
哪怕她一次都沒有用過,還是伸手就來的,就是從來沒有實踐過。
蘇秋月打算好好撿起來,至少在以後的二十年都是很有用的。
雖然中間也有些敗落,但是後面還是受人追捧的技術。
只要吃接生這碗飯到哪裡都不會餓到。
還有就家裡膏方,同樣的中醫慢慢的發揚光大,一些中醫中藥在以後都是很有發展前途的。
更是蘇家的根本,上輩子因為自己的不作為這些東西消失了,真的很可惜。
還有爺爺和父親的整理出來的行醫記錄,她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能把祖傳的技術完全掌握就不錯了,就不要想其他的了。
蘇秋月要做的是把行醫記錄裡面有關生產和膏方相關的摘抄下來,整理成冊。
還有就是爺爺收集那些關於中草藥方面的書籍,也需要她花時間好好學習的。
自己的發展方向想好了,蘇秋月只要堅持住就行了。
至於妹妹,祖傳的技術肯定要學起來的,要是不感興以後隨著她自己喜好學什麼都可以,只要是能養活自己的。
只是現在這些書都不能拿到明面上看,就怕被舉報了惹禍端。
何況她還是個知青,所以她得抓緊整理,免得下鄉的時候再弄,那時候又不安全又沒有時間。
還有就是吃的東西也要早早的準備,她和妹妹都是長身體的時候,下鄉本來就有繁重的體力勞動,再吃不好,身體完了還說什麼以後。
剩下的時間,蘇秋月就像陀螺一樣忙了起來。
白天只要有時間就摘抄整理筆記。
做飯的時候,儘量多做一些菜餑餑,二合面饅頭、貼餅子等。
還會隔兩天就去買些肉包子、紅糖。
把能用的糖票、糧票、布票都花出去,以後下了鄉可是想買什麼都很費勁的。
還得抽空去空間把地種上,還好種子不多,每一樣就那麼一小塊兒,所以也沒有費什麼勁,連著兩個晚上進空間勞作一段就種完了。
只是沒有經歷上輩子的勞作,體力上差了太多。
就那麼點地她竟然歇了好幾次,跌日壇就腰痠背疼起不來床。
這樣肯定是不行,下鄉的時候肯定扛不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