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水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政治態度是緊密相連的:劇中的主人公格茨最終選擇了相對的善,參加農民起義,而薩特選擇了做共產黨的同路人。再如《阿爾託納的隱居者》,這也是戲劇界公認薩特寫得最好的戲劇,它直接來自薩特對於阿爾及利亞戰爭的感受,每一個看演出的觀眾都能夠體會到這一點,但這絲毫不影響它具有一般的美學價值。薩特這些被公認的上乘之作,在寫作指導思想方面,與那些相對來說不成功的作品如《涅克拉索夫》並無實質性的不同。
薩特的永恆價值在哪裡?我想,他不僅僅是一個文學家,也是一個哲學家、一個政治活動家;這三者不可能截然分開,它們合在一起構成一個總體化的薩特;薩特的價值就在於這種總體化。落實到作品上,它們的價值也在於這種文學性、哲學性、政治性的有機結合而形成的總體化,這種總體化的最好體現是《境況種種》。
柳文似乎喜歡用第幾流來評價一個人和他的成就,在它看來,薩特在文學方面也許可以說是第一流的,而哲學只能是二流以下了,那麼在政治上似乎根本就不入流,壓根是一連串的錯誤。我當然不同意這種評價。如果一定要按照這一套路來給予評價,我的看法是:薩特無論在文學上,在哲學上,還是在政治活動上,都可以說是第一流的;而他作為一個總體化的人,則不僅是第一流的,而且可以說是超一流,雖然薩特本人是十分討厭將一個人歸為第幾流這種做法。在哲學領域,也許維特根斯坦和海德格爾比他更有影響;也許布萊希特的戲劇比薩特更有特點;也許還有不少小說家比薩特更有成就;……但是,從總體上看,薩特要比任何一個作家和思想家更深刻、更突出地體現了一個知識分子的形象。
第四部 繼續(1980…2005)薩特的世紀(1)
即將結束本書時,我看到商務印書館2005年2月出版的一本關於薩特的書——《薩特的世紀》,中文字譯者閆素偉。原作者是一個法國人,貝爾納•;亨利•;列維。要說明的是,這個列維跟我在前面提到的那個化名為皮埃爾•;維克多的貝利•;列維不是一個人。從書的有關內容看,這個列維跟薩特沒有什麼特別的淵源關係,既不是薩特思想的信奉者,也不是反對者。他對哲學很有研究,是法國著名哲學家阿爾都塞的學生。原書出版於2000年,世紀之末,作者意在給薩特及其思想一個總結。該書篇幅不小,中文字數約56萬,資料豐富,內容充實,分析也有獨到之處,是一部很有分量的薩特傳記。作者的年齡與本人相彷彿,薩特去世時我們都到了“理智之年”。看一個法國同齡人,特別是一個有著較深哲學素養、專門研究薩特的法國同齡人是怎樣看待薩特的,對我是一件饒有興趣的事情。因此,我想借著對該書的評論(也就是同該書作者對話)來結束本書的寫作。
在“序”中,貝爾納•;列維說,他在醞釀寫薩特的一個很長時期裡,薩特作品是最沒有人理睬的,最沒有人要的,法國已經沒有多少人對他感興趣了。薩特去世之初,薩特曾在中國“熱”過一段時間,但不久就有新的熱門人物和話題產生,薩特越來越成為一個過了氣的人。到現在,恐怕有不少大學生甚至連薩特這個人的名字都沒有聽說過。我在上一章中也談到這樣一種對薩特的態度和看法。看來薩特思想的命運在它的誕生地法國和在中國有某種類似的地方。
貝爾納接著說,薩特的影響實際上仍然是巨大的,甚至是無所不在的,也是十分複雜的。“他死後屍骨未寒,以他為焦點而發生衝突的政治和形而上學的利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矛盾。”(《薩特的世紀》)因此,他願意深入研究薩特。“薩特就好比是一個展開的時代。透過薩特,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世紀的萬花筒:人們如何走過20世紀,如何在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