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詩詞的共鳴 (第2/2頁)
喜歡竹影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史,知道我們中國人從古至今崇尚家國情懷,以國為家、先國後家、捨身為國、精忠報國都是我們追求的高尚品格,苟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我們願意奉獻出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生命,三浦先生,幾年的戰爭經歷,您應該看到我們中國人的犧牲精神了吧?”
三浦眼裡滿是震驚,他的臉一陣紅一陣白,而後鼓掌大笑道:“袁桑,我沒有想到你是一個很好的演說家,你要是在我們日本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的。不過我們說過的,不談政治,怎麼又談起政治了?我看還是談些風雅之事吧!袁桑,你看就要到秋分節氣了,你能想起哪首應景的詩呢?”
袁西見其神色劇烈變換,知道自己剛才所說對其有所觸動,但三浦畢竟是日本人,身處敵軍陣營,他最終可能會受到自身立場和職責的束縛,無法完全接受袁西的觀點,要想改變三浦根深蒂固的觀念絕非易事。因此,袁西也沒有繼續深入這個話題,而是順著三浦的提議,朗聲誦道:“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三浦聽罷點頭稱讚道:“這是王摩詰的?山居秋暝?啊!長夏雖逝,酷暑依舊,此詩讀罷讓人彷彿置身於幽靜的山林之中,全身都不由得涼爽起來。袁桑,說起王摩詰,提及山林,我倒想起他的另一首詩了,‘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
袁西笑道:“三浦先生,?青溪?中的無限詩意,您在衡山中漫步也能感受到的吧?”
三浦點點頭,肅色道:“是的,作為中國五嶽之一的南嶽,衡山自有其稱道之處,無論是秀麗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是重要的宗教地位,都讓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前幾日,我在衡山山間行走,遇見一條小溪,溪水清澈見底,我的一時興起,遂挽起褲腿下到溪水中順著溪流而下,既享受到溪水的清涼又得見一路綠樹蔭濃的美景,本想讚歎幾句,腦袋裡卻全是摩詰先生的詩,就不知道怎麼表達我的感受了。”說完他搖搖頭,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三浦先生,你當時一定能體會李太白窘迫的心情了。”袁西打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