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馬二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你還在路上回走,每一次後看,都是一次抵達。”
“作為煤,我原諒森林的苦難。”
“弱小被逼出善良,強大被逼出兇狠。”
“一個人的遠方,僅僅是一個地名。”
“我看到一匹馬因為飢餓在親吻大地。”
“蚊子也是一種鳥,它用翅膀駕馭天空。”
“黑夜換衣的女人,就是月亮。”
沙非沒有把一首完整的詩發給林路。這些句子當詩讀的時候,林路的想象凌空起航。沙非說林路超出了他的見解。有一句老話:看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有很多優點。不懂詩歌的林路對肢解的句子卻有獨到的感悟,還把它們挪用到他的小說中。林路對這些句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吃驚。
………
蜻蜓和蘇妤並不看好張煤油這個故事人物。林路只是因為這個故事人物十分便宜,再次練筆,是再恰當不過的選擇。
張煤油出生於民國,按實際計算,此人年近古稀。基地給他設定的年齡四十多歲。
因一生職業賣煤油,姓氏加職業屬類,成了人們忘記他真實姓名的稱呼。
簡介中提到他是抗日英雄,隨身有幾個故事無需林路動腦筋就可以形成文字。這種散章的故事人物,基地比比皆是。因為形成不了大的故事框架,價位不高閒置邊角。
已知曉連環不在基地,還是去了當代館。當初曉連環歡天喜地跟蜻蜓走出基地,一路麻雀嘴喳喳不停。人去留香空山寺,梁下春燕去來回。蜻蜓落落佇立情意繾綣。
民國人物張煤油來到葵生的租房,安置在一直空著的那間屋裡。他帶來的故事,從一座叫忠州的小城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