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 (第1/5頁)
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由於仙心谷範圍很大,飛禽走獸數不勝數,花草樹木成千上萬,如果挨個吸取它們的仙心,一輩子也完成不了。要想大範圍地吸取仙心,除非練成道家“精獒八極,心遊萬仞”的工夫,或者達到佛家“佛光普長照,普渡眾生”的境界。
憑藉他對佛道兩家的瞭解,若肯花上三年兩載的工夫,不難練成這兩種功夫。問題是,這些工夫雖然神氣,卻不是他想要追求的,而且即使練成也只是重複別人的老路,算不上取得突破,無法達到破鼎而出地要求。
他的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獨闢蹊徑,登峰造極,建立儒家神功特有的體系,從法理上保證儒家能夠傲然屹立於天界眾多門派之林,從而達到儒道釋三足鼎立的格局。
要想達到這一點,他需要全面的總結自己對於儒家思想和儒家修煉的認識。
關於儒家思想的描述可以說是浩如煙海,總起來看可以歸納為兩個核心和一個手段。兩個核心分別是“仁”和“中庸”,一個手段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新”字。從這個思想基礎出發,儒家的修煉也要從培養“濟世仁心”和積累“浩然正氣”兩方面著手,只有不斷自我否定。潛心琢磨,精益求精,才能達到“至善”的境界。
從外表看,儒家的修煉表現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婦孺皆知的形式;從實質看,這種修煉可以分為內聖和外王兩個方面。內聖就是“修身”,指的是內心世界的修養以及筋骨形體的鍛鍊。外王則是透過治國,平天下建立的不朽功勳。
透過菩提樹下的參悟,再加上監天神尺的作用,他已經找到了將外在功勳轉化為神丹和內力的途徑,從而將治國平天下的入世操勞變成了個人修煉的一種方式,使得儒生們辛苦追尋的東西不至於化為泡影。此舉意義重大,就像佛祖靜坐七年,終於大徹大悟,悟通了佛心與神丹相互轉化的原理一樣,都是建宗立派所必需的理論支柱。
明白了外王的修煉和轉化,就等於掌握了儒家功法的一半,至於另一半的內聖方面,關於內心的修煉以及形體的修煉,前人的描述並不多,還有許多值得挖掘的地方。這也正是他今番入鼎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能夠出鼎的必要條件。
可是儒家的內聖需要如何修煉呢?他一邊想一邊站起身來,雙目望向遠方雲霧繚繞的山嶺,卻又像什麼也沒有看到。這一刻,他已經完全沉浸在自己慎密的思維中,決定不破迷津誓不罷休。
根據三位大儒先前的描述以及他自己不斷求索的體驗。儒家內聖的修煉似乎可以概括為養心,練氣,和煉神三個方面。
先說養心,養心就是靜坐體悟,培養自己的良知,煉成一顆仁心。所謂仁心,就是經綸世的愛心,換個名稱就是佛家所說的佛心,道家所說的仙心。佛家單憑佛心的積累就能具有降龍伏虎的能力。所以從理論上講,儒家的仁心也該具有同樣的效力,只是沒有得到開發而已。
再說練氣,練氣就是培養浩然正氣,進而將積累的正氣轉化為內力。這相當於道家修煉神丹的過程,區別在於道家煉丹重在丹田,有三丹田之說,下丹田位於臍下,中丹田位於膻中,上丹田位於印堂,也就是泥丸宮。而儒家練氣的主要場所只有一個,那就是心胸,將心臟作為自己的丹田,透過浩然正氣的累積,獲得極高的內力,達到舉手投足就能移山填海的地步。
最後是煉神,儒家煉神的重點主要是心神。如果將浩然正氣修煉到極致,再加上一顆崇高的仁心,兩者結合起來,同愛而生,因愛而通,就會達到溝通天地,氣貫長虹的境界。
對於氣貫長虹,他已經初窺門徑了。再往後是否存在浩氣長存的更高境界,他目前還不清楚。想起氣貫長虹,他就想到在伊勢神宮見到厚土皇帝祗時的情景,以及隨後靜坐時出現的那種寬廣無邊的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