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羽成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既非黃巾軍,亦非宦官與外戚,而是固守地方的兵馬。”
崔琰手腕一抖,酒樽中的酒液溢位少許,在玄色衣袍上點出幾道異色。
他驚駭莫名地看了崔頌一眼,沉澱神色,將酒樽擱在案几上。
不輕不重的一聲“咔”,一如崔琰眼中的濃重色彩,令崔頌的心隨之一跳。
頂著崔琰沉邃無儔的目光,崔頌面色淡然,內心卻早已炸作一團。
就在他懷疑自己是不是裝逼失敗的時候,崔琰斂衽正坐,目光灼灼地與他對視。
“叔父言下之意,可是暗指董卓會行邊章、韓遂之舉,造亂謀逆?”
邊章、韓遂,東漢末年赫赫有名的西涼軍閥,於184年黃巾起義被鎮壓後興兵謀反。其軍之強大,所向披靡,舉國震動。從此西涼之軍威名,駭驚天下。
直到漢靈帝死後,這支反軍也未退出歷史舞臺,而是繼續作亂,成為一方割據勢力。
是的,就是和馬超一起,被曹操賈詡一計反間,最後莫名其妙死掉的那個韓遂與他的前任。
聽崔琰提起這兩人,崔頌才想起這麼一茬。
雖說董卓的情況與前兩者不盡相同,但他做的事,可比邊章韓遂之流更加臭名昭著。
廢天子,立傀儡,改五銖,燒洛陽。
恣劫掠,壘d塢,多殺戮,夷異端。
哪怕他其實勇武過人,豪爽仗義,也註定瑜不遮瑕,在歷史這片幕布上留下數不清的黑料。
對於崔頌而言,他並不想做什麼“神機妙算”的“預言家”,也不想點評時下英雄。
之所以提起董卓,不過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急著岔開話題,把彈琴的事圓過去而已。
然而一個瞎扯淡需要一百個忽悠來圓融,如今他必須硬著頭皮編下去,仗著“先知”應對一切質疑。
崔頌由著便宜侄子發散思維,老神在在地吩咐侍女再上一樽清酒。
“今兵禍四起,主上多猜忌。便是董卓無此異心,季又怎知不會有另外的趙卓,李卓,再赴韓遂後塵?”
“叔父慎言!”崔琰被他的那句“主上多猜忌”驚了一跳,便是聖威沒落的特殊時期,妄議皇帝也是重罪,“哪怕誠如叔父所言……然則天威尚存,忠君之士遍佈天下,京中又有大將軍何進總攬朝綱,上軍校尉蹇碩護佑君側。韓遂等叛軍雖作亂多年,亦不能動搖大漢根基,叔父何以憂慮至此?”
崔琰說得十分直白,儘管肯定了地方上的潛在威脅,但他顯然並不認為那些威脅會直接毀滅大漢的政權。
至少目前不會。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有天子之名和中央軍隊在,現在的地方勢力雖不服管教,卻也不至於動搖根本。便是強大如韓遂之軍,多次大破朝廷之師,令中央聞風喪膽,也不曾真正威脅過大漢的統治。
其實崔琰的想法並沒有錯,現今離黃巾之亂、中央被迫下放軍權的時日尚短,中央餘威猶在,尚未淪落到東周的境地。地方之軍再強,綿延數百年的漢祚也不是說推翻就能推翻的。若非漢靈帝死後,外戚集團和宦官互掐把對方掐死了,小皇帝失去了最堅固的後盾,軍權旁落,洛陽大亂,東漢政權至少還可以延續幾十年――還不是被架空的傀儡狀態。
假如不是崔頌仗著先知的便利條件,在現在何進集團如日中天的前提下,他也說不出“外戚宦官算啥,真正搞死大漢基業的是現在正暗搓搓發展的地方豪強啊”這些話。
可惜沒有如果。因為急功近利逼狗跳牆,何進不但憋屈地被宦官坑死,還引狼入室,在最混亂的時候招董卓入京,將勝利的果實拱手相讓。
而小皇帝的另一把保/護/傘,宦官集團也被袁紹等人誅殺得乾乾淨淨,連根毛都不剩,頓時成了砧板上的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