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林在山用論壇的點贊功能,給這個樂迷的回答點了個贊,他覺得這個業餘搖滾樂手說的非常好。
下面還有個學音樂的學生會員給樓主做了解答:
——
我是學錄音藝術專業的學生,和我們同系的是音樂製作專業,可以說都是做音樂的吧。然而,我們聽音樂的角度,就已經完全不一樣的了。
說些最簡單的,一個錄音專業的學生,關注的是這首歌當中人聲修音修的多不多,哪些地方是被分成好幾次錄的而不是一氣呵成,伴奏是用的是電腦音色還是真樂器,是在錄音棚唱的還是在其他場合,後期處理的時候,壓縮的比例大不大等等等等。
用我家人的話說,學我們這個專業的人,聽音樂根本沒有樂趣可言,完全都是在從技術層面做思考,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自從進了大學,每年元旦晚會時,我都邊打遊戲邊告訴我媽,誰是假唱,誰是真唱。
而學音樂製作的,也就是學編曲的那些學生,他們則會聽一首歌的伴奏如何,是用什麼音色,或是用什麼真樂器伴奏的。他們更多的是從作曲和編曲技術的角度去聽,和聲,配器,旋律走向,都會有著重的關注。在他們的耳朵裡,一首歌是被拆分好的,每個樂器在演奏什麼,演奏的水平怎麼樣,他們一層一層聽的都很清楚,並由此來判斷,這首歌的製作水平到底如何。
因為專業與音樂相關,我們的耳朵在聽音樂時,註定會關注更多普通樂迷不會去關注的東西,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做一名普通的音樂愛好者,我們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喜歡聽的音樂啦。
尤其林大叔的音樂,不管是從專業的角度去聽,還是從普通樂迷的角度去聽,都很贊啊!
——
對於這樣的帖子,林在山自然也要給他點贊。雖然這傢伙最後有拍他馬屁的意思,但看著別人誇他,他真心舒服啊!
下面還有一個女樂迷做了很簡單的回答:
——
從我個人經歷而言,是這樣的:
沒學音樂前:他好帥,歌好好聽!
長大一點以後:歌好好聽,表達了XX的情感。
學音樂以後:用了XX和絃,XX技巧。
現在:用了XX和絃XX技巧來表達XX情感,音樂真是太美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呢!
——
看了這女樂迷的回答,林在山輕輕一笑,也隨手給這女樂迷點了個贊。
再往下看,那個“金箍棒”又冒頭了,生動幽默的回了一帖:
——
主唱:他這裡用了混聲、wow~這一段這麼處理真是太棒了~
吉他:我去?這什麼效果器出來的音色?我也要~
鼓手瞬間跟著音樂對著空氣把鼓的部分扒下來了。
做編曲的鍵盤注意到了這首歌的和聲處理,配器和旋律動機。
貝斯說:欸、你們有煙嗎?
——
看到“金箍棒”對樂隊貝斯手的無視,林在山會心一笑。
這“金箍棒”近來在討論區表現的非常活躍,什麼帖子幾乎能看到TA的身影。
TA有時候髮長篇大論,有時候發簡單的評述。
聽TA的口氣,有時候顯得很專業,有時候又顯得像個孩子。
TA發帖的文字也很分裂,有時候用簡體字發,有時候用繁體字發。
一邊長篇大論或專業點的帖子,TA都用簡體字發;調皮一點的回帖,就像上面這種幽默型的,TA會用繁體字發,顯得很隨心所欲的樣子。
林在山對這哥們兒還挺好奇的。
一般網上用繁體字發帖說話的人,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