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第1/3頁)
閻崇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們可以作個分析,從戰略上分析:一,國力。清朝當時是有四萬萬民眾的大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英國當時雖然崛起,但是還沒有做到&ldo;日不沒國&rdo;的時候,也還是個小國呀,總體的國力清朝還是很雄厚的。二,軍力。英國當時有先進的武器呀,清朝也有武器呀,當時武器差別不是像後來那麼大,英國後方很遠,你在大西洋的那邊,總體的軍事力量清朝還是有的,而且,英國從大西洋那邊到中國,路途遙遠,長驅遠襲,它是以動來制靜,以勞來擊逸,清朝佔有主動。三,人心。英國它是殖民侵略戰爭,是非正義的,清朝是自衛的,是保衛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的戰爭,這是作為戰略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這是戰略上說。
從戰術上來說,第一是兵力。義律開始進攻廣州的時候,軍隊是四千個人,艦船是四十艘,你四千軍隊,四十艘艦船來對付大清帝國呀,就顯得兵力不足。第二,武器,清朝武器當時是火炮、火槍也都有,英國的武器比清軍的武器先進一些,它的海軍已經有蒸汽機做動力,但是還沒有普及,好多船還是帆船,槍炮它這時候已經用後膛裝彈,清朝主要還是前膛裝彈,這有差距,但是也不像後來差距那麼大。第三,後方。英國軍隊的後方在英格蘭,清軍的後方就在廣州啊,就在廈門,整個大清帝國的領土都是清軍的後方,後方對清軍有利,對英軍不利,所以這場戰爭有可能打勝。在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寡勝眾這種先例是很多的,譬如說道光的祖先,清太祖努爾哈赤,當年在&ldo;薩爾滸之戰&rdo;,就是以少勝多,以寡擊眾,譬如說,道光的祖先清太宗皇太極,在著名的&ldo;松錦之戰&rdo;,也是以少勝多,以寡擊眾,打敗了明朝八總兵十三萬大軍,有人說那是中國的例子,而且是古代的例子,現在的例子也有,就是衣索比亞,公元1894年,比這還晚呢,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衣索比亞的國王孟尼利克二世號召全國軍民抵抗義大利的侵略,兩年戰爭把侵略軍打敗了,逼迫義大利簽訂條約,承認衣索比亞的獨立和主權。
英國四千軍隊打廣州打不下來,打廈門,打廈門打不下來,打定海,你就是定海失陷了,四千軍隊一個不死,全上岸,我切斷你後路,也可以殲滅你呀,你這四千軍隊一個不損傷,到了天津,你就是登了岸,道光可以發動天下兵擒王,切斷你的後路,這四千人全部給你消滅,全殲,不是沒可能打勝鴉片戰爭這一仗,我認為有可能打勝鴉片戰爭這一仗,為什麼這仗打敗了?就值得研究,所以,我要講的第二個小問題,就是鴉片戰爭失敗,歷史責任是穆彰阿還是道光帝?
對鴉片戰爭失敗,從當時到現在,大家都非常關切,對失敗的原因有一個認識的過程,開始很多人認為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林則徐嚴禁鴉片,招來了英國侵略,所以責任在林則徐,那麼道光皇帝就把林則徐罷了官,把他遣送到新疆伊犁,這是第一種認識了。後來人們認識又深刻了,說鴉片戰爭失敗原因主要應不是林則徐,主要是因為穆彰阿,穆彰阿主和導致了鴉片戰爭失敗,導致了《南京條約》的簽訂。我們分析一下,當時這個朝廷大臣裡頭,軍機大臣五個人,穆彰阿,潘世恩,王鼎,隆文,何汝霖五個人,當時的大學士就是六個人,穆彰阿,潘世恩,王鼎,琦善,伊里布,湯金釗,六個大學士裡頭有一個不在北京,在京的大學士和軍機大臣各五人,十個人,這十個人裡面是軍機大臣又兼大學士的只有三個人,就是穆彰阿,潘世恩和王鼎。我們要分析一下這三個人,就是既是軍機大臣又是大學士,穆彰阿、潘世恩、王鼎,這個潘世恩是狀元出生,他對穆彰阿的態度就是兩個字:阿附,還有兩個字:伴食。再一個就是王鼎,應當說當時軍機大臣和大學士裡面,主和派主要是穆彰阿,主戰派主要是王鼎。
我們把穆彰阿和王鼎做一個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