桾師祭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回官家,並非如此,這二首詩詞皆是吾主所作。”
公冶乾一板一眼的講述:“只是此次前來請封之前,吾主曾言,若蒙得君恩,從此後,便改慕容之姓為陳,陳家日後,世代為天朝上邦之人。”
“若聖恩不眷,他也只能繼續當那鮮卑遺族,做那流寇胡夷,受人鄙棄。”
公冶乾不卑不亢,侃侃而談。
改姓之事,由來已久,尤其是唐、宋兩朝極為盛行,兩朝的皇帝也特別愛給功臣恩賜皇姓。
此時的人們,若是被賜予皇族和望族姓氏,不但不是什麼忤逆先人行為,反而是光宗耀祖的好事。
就如唐初大將英國公李績,原名徐世績,因功勞甚大,被李世民恩賜李姓,西夏李元昊也曾被趙宋皇帝賜過趙姓。
但李元昊後來降了又反,重新用回党項的嵬名之姓,再之後為了推行漢人制度,西夏君主又叫回了李姓。
“為何請賜陳姓,而非趙姓?”趙煦不解。
“趙姓乃天家之姓,不敢向官家強求。”
“且陳姓自漢以來也是第一等的貴姓望族,慕容氏數百年前移居江南時的第一任主母便是陳氏望族,因此才敢向官家請賜陳姓。”
公冶乾的連篇鬼話,朝堂上在場的袞諸公自然無一人會相信。
這陳宇若是真的有心,怎會搶在大宋之前,將平夏城戰役的勝利果實摘取?
但奈何這話聽著順耳,且就算陳宇不摘這個果實,大宋有遼國這頭座山虎攔路,也定是摘不到的。
故此,趙煦雖知其言辭浮誇虛假,但也有些欣喜。
“說的不錯,假若朕應了他所請求的封賞,你說他是否會和那李元昊一般,轉頭就又投靠了遼國?”趙煦直言,言語中似乎有些不善。
雖如此,但這句話也問出了滿朝文武的心聲。
“官家放心,吾主承諾,若官家不棄,河西、西域兩地有他鎮守,當永為漢土。”
“政令上,官家可派遣博士、學士前去兩地任職教化兩地未開化的民眾,亦可在兩地開稅課,只要不插手兩地駐防兵馬即可,入兩地為官者,受官家節制的同時,需向節度使府報備,且受節度使節制。”
“軍事上,若大宋不起兵禍,兩地軍馬將永遠不會再越過邊境線一步,另大宋西北若有其他戰事,也可徵令西域、河西兩地人馬出征。”
“經濟商貿上,兩地可和大宋互通有無,並謝辭之前給予西夏的歲賜,做到真正的和平相處。”
……
鄧百川將陳宇所交代的話全盤托出,這誠意,也打動了朝堂眾臣。
諸公低頭思索,一些家鄉是西北的老臣,眼圈竟然有些微微發紅。
這持續了六十年的西北兵禍終於要結束了嗎?如此,這輩子就算死去,也算無憾了。
似章惇、範仁純、曾布、林英這些六七十歲的元老級高官,西夏建國時他們已經懂事良多。
親眼見識了這六十年來,宋夏數百上千場大小戰爭,弄的西北之地狼煙遍地、山河破碎、妻散子離,讓人嘆息之餘,更惋惜那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歐歐
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
這是他們這些為政者的恥辱。
如此才有著諸多主戰派積極響應,勢要建立平夏城,一鼓作氣必滅西夏。
在宋初,西北不過兩路之地,但因為戰爭,不間斷的派軍隊過去鎮守,硬生生的將兩個路劃分出了五個路,由五個經略使共同坐鎮。
這六路看似多,但地盤和人口還不如一個江南路。
如今有了陳宇的承諾,最起碼十年二十年內,再無邊患之憂,也可將六路重新整合為一路,節省無數朝廷資源。
趙煦大笑一聲,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