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也小天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今歲城裡可不太平,因為儒道之辯舉辦在即,城裡多了很多佩刀佩劍的江湖豪俠,還有很多氣息穩重的修行中人。
城裡街道上到處擠滿了人,來往的商賈富豪尤其多,拉貨的馬車一趟接一趟,街邊小攤販們吆喝不停,笑的合不攏嘴。
生意前所未有的好啊。
城內的巡防也是前所未有的緊張,每隔一小會兒便能見到披甲帶刀的侍衛在街道巡防。
“這城防還真是嚴格,看來大泉王朝對於此次儒道之辯還是比較重視的。”逛了一會兒,見識了歲城裡的給力佈防,齊行海輕嘆一聲。
其實對於這種有譁眾取寵嫌疑的所謂教義辯論,齊行海是不上心的,包括他師傅劍骨老人對這位素未謀面卻在南越雷洲聲名鵲起的北都督大人嗤之以鼻,譏諷其為跳樑小醜。
這位都督大人其實是一位法家門生,治軍極其苛刻,本身修為也極為不俗,早在百年之前便已經悄然躋身元嬰境界,成為了老百姓眼裡的所謂老神仙。
而且這北都督換來換去,其實一直只有沈笠一人,只不過未免百姓驚世駭俗,每隔甲子這位都督大人便要“死”上一回,然後換個名字換個面貌重新接任北都督一職。
也算是委屈了這位老神仙了。
作為修行中人,為了避免百姓人心惶惶,不得不“死”的舉措,實在讓人大笑之餘又敬畏。
試問山上修士誰能為了老百姓做到此地步。
不過不看好歸不看好,並不妨礙齊行海欣賞這位都督大人行事的果斷與決心。
這是一個固執的人,為了能夠強盛大泉王朝,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舉辦所謂的儒道之辯。
同時也是一個霸道的人,為了城中普通百姓的安危,從軍中抽調出訓練有素的精銳組成巡城隊來對抗那些不講規矩的野修散仙,對山上山下所有人,只要進了歲城的範圍內,不管是大宗子弟還是閒雲野鶴,都要遵守他的規矩。
這是一種無形的氣勢,也是法家子弟的傲氣。
“那倒不一定,說不定是沈笠自己的手筆,以一國之地舉辦這種教義辯論,這是在觸儒家學宮和道家道統的黴頭,大泉的皇帝老兒應該沒這麼有魄力,而且多半是沈笠極力建言,皇帝老兒被迫之下答應的。”綵衣童子搖了搖頭,臉上笑容玩味,“畢竟這北都督大人竟然說贏了的做大泉的國教,選國教不讓佛門參加,置佛教於何地?而且如果儒家贏了還好說,如果是道家贏了呢?儒家學宮從此撤離大泉王朝,王朝境內百姓倒退回野蠻時代?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何愁大泉不滅?你看看今天來往這些人,有多少是抱著看笑話的態度來的。”
白也想了想,綵衣童子說的也不錯,一個世俗王朝,如果人人跑去修仙,沒了煙火氣,沒了莘莘學子,沒了朗朗書聲,短時間內可能實力會增強一大截,但是後遺症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承受的。
如果一個王朝一味的以武為尊,沒有人去學道理,講道理,任何問題都用武力解決,那麼這個王朝勢必會文明倒退,變成一個只會殺伐的野蠻國度,會被青蓮天下所不容。
諸子百家中以儒家為尊不是沒有道理的,儒家算是最為貼近世俗的一教了,以教化蒼生為己任,不同於商家的為利所趨,不同於其他仙家的高高在上,儒家一直以來致力於讓百姓生活變好,讓世道越來越好。
幾人在街上逛蕩了大半天,最後在城中心地段一座巨大宮殿門口停下了腳步。
這是一座巨大的府邸,高牆大院,高屋建瓴,雕樑畫棟,氣派非凡。
門口懸掛一塊匾額,漆有“都督府”三個大字。
兩對氣息綿長的帶刀侍衛在門口站成兩排,隔一段距離還各有帶刀侍衛將這座巨大的府邸給包圍起來,守衛森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