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下聽雨看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濟原理懂了,除了最基本的原理外,還有一個經濟規律,既然經濟的原理是貨物與錢幣的交換,既然是交換,必定有交換的體量型別,以及數量。為什麼有錢人會越有錢,而窮人會越窮。除了現在的各種信用卡消費,還有各種消費,甚至於各種金融軟體,能以自己的個人資訊來獲得經濟,但人家給你錢的前提是賺你的錢。所以錢是由工作來分配的,而分配後,又根據每個人的消費習慣而導致的結果差距巨大。 大眾的工作都是普通的工作,工資在2K-10K左右,這是每月的固定經濟收益,因為是固定的,所以從起點來說,大家基本在一個起跑線。但總有聰明人為了自己更有錢,而推出各種活動以及商品,來賺取大部分人的錢,來達到自己的錢越來越多的目的,從而形成一個有錢人越有錢,窮人越窮的情況。就算把一個有錢人的群體,經濟全部散在社會上,短期三個月,長期半年,社會上依然會形成財富2/8分配的比例。 從拿到資源的那刻開始,有的人想的是存起來,以備用,走安全路線。有的人想的是一個家庭開支有限,多的錢就自己一個人出去花,花在娛樂專案,怎麼高興就怎麼來,吃喝玩樂一條龍。甚至於一個家庭的分量還趕不上自己的快感來的重要,當一個極致利己主義者。還有的人會把工資用於投資,不過工資的數額有限,所以投資的專案非常的慢,短期內很難看到結果。還有類人把工資用於人脈處理,為了以後的事業,提前投資人脈網,鋪路。所以不同的群體,有著不同的消費觀念,一旦時間久了必定差距巨大。 工資一月算5K,一年6萬,除了基本的家庭開支2萬每年,如果是存錢,一年節省到極致,能有4萬以上盈餘。若是出去耍娛樂專案,吃火鍋,唱歌,衝動性消費,那麼5K的工資,最多就一週左右的時間就沒了,因為工資每月只來一下,所以一週內花完了,剩下的三週就老實的在家耍。如果把5K的工資用於處理人脈,請別人吃頓飯,看場電影,送點小禮物,最多成本就一千左右。而且人脈不需要時時刻刻維繫,所以還能存下一定量的錢。若是一個有著購物癮的人,買東西,特別是高階商品,電視,手機,奢侈品。5K的工資能買,不論是一件一件的買全款,還是辦個分期,都能買,不過這種行為會把當下的經濟掏空的同時還會掏空未來的錢,讓自己給老闆打工的時候,也給商家打工。 每個人的消費觀不同。存錢的人最有安全感,但盈利少。所以工資能存80%。而消費的人以及喜歡出去耍的人,最多就剩個飯錢,就是留個20%的工資吃飯或者說應急,而用於投資的人,經濟會剩60%左右,用掉30%處理關係網,但第二個月就可以存80%,因為關係網投資有時間週期。用30%的工資去換取未來可能有用的人脈,是風險投資。如果人脈中有領導給專案和資源,那麼會翻倍盈利。但如果人脈中沒有起作用的人,那投資就是風險投資是失敗的。所以30%的工資就白搭了。第一類存錢的人,有80%的資源,第二類消費的人有20%的人,而第三類屬於跳躍式的人有最低60%的資源,最高200%左右的資源。 除了第一類存錢的人,第二類花錢的人,以及第三類玩投資的人,還有一類人。這類人是最惱火的人。每月工資只要到賬,馬上就出去花,而且花的時候,被商家洗腦,把自己的慾望完全開啟。只要跟利益相關的非要到底。把錢花光,把利益用完。一點危機感都沒有。不但把工資用完了,還要從各種軟體裡借錢,以及周圍的親戚朋友借錢。一月拿著5K的工資,花出去一兩萬的錢。每月的負資產都是百分之幾百。而且還把自己的信譽度透支完了,把未來的自己的工資也透支完了。這類人沒有存錢的概念,也沒有其他概念,唯一的消費觀就是舒服。所以這類人一般負債超級高,很多都把父母的錢用個精光,還被債主找上門要錢。誰跟這型別的人打交道誰倒黴,因為肯定找自己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