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第1/2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是,韓信不得以暫緩攻趙計劃,本打算原地幕兵,以待新軍成形再行東進攻趙。但出於劉邦的壓力和戰略全域性的緊迫需要,一個月後,漢三年十月(秦制十月為歲首),韓信率軍萬人,東進攻趙,以此迎來了韓信軍事生涯中最大的輝煌點‐‐井陘之戰!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5年)十月,大將軍韓信、副將張耳率一萬餘新召募的漢軍(某些史學家認為,僅一月時間重幕新軍,韓信此時的兵力可能連一萬都沒有)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趙王歇和趙軍統帥成安君陳餘集中主力,號稱二十萬,屯據太行山區的要衝井陘口,佔據有利地形,迎戰韓信軍。
井陘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其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窄驛道,成割裂狀,不利於大兵團行動。當時,趙軍先行扼守住進陘口,居高臨下,以逸待勞,且兵力雄厚,處於絕對優勢,且具有完全主動地位。反觀韓信,麾下不足萬人,且為新募之兵,按韓信自己的話來說,其實為&ldo;屈市人以戰&rdo;。也就是說這是隨便從大街上拉扯了一幫人來打仗。此外,韓信軍千里來攻,長途深入,人困馬乏,處於劣勢和被動地位。
韓信軍進兵過程中,趙軍謀士李左車向陳餘建議以主力堅壁不戰,一部分兵力繞到敵後切斷漢軍糧道,使韓信&ldo;前不得鬥,退不得還,野無所掠&rdo;,最後前後夾擊,一戰而擒韓信。李左車請櫻率數萬偏師前去完成迂迴任務。但陳餘卻是一名崇尚正面攻擊的古典派軍人,拘泥於&ldo;義兵不用詐謀奇計&rdo;的教條,且認為韓信兵少而疲,不應避而不戰。他拒絕了李左車的建議,刻板地遵從兵書上&ldo;十則圍之,倍則戰&rdo;的公式行事。
韓信清楚: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如採用強攻,必敗無疑。於是決定在離井陘口很遠地方先行下寨,不急前進,反覆研究地形地勢和趙軍部署。此時的韓信心中也許並無制勝之策,但當韓信不知從什麼渠道探知李左車獻計,且計策沒有被採納,趙軍主帥陳餘有輕敵情緒和求速決戰的心理之後,韓信心中終於有了克敵制勝的計策。不過這裡叉開一下話題,韓信對趙軍決策層內部詳細情況居然能夠得到如此準確的情報,且對情報本身深信不疑,在後來實戰時連哨騎都不派出便展開行動,我想,這裡的原因可能在其副將張耳身上。張耳本為趙相,與趙軍主將陳餘可謂刎勁之交。鉅鹿之戰時,趙王歇、趙將陳餘與趙相張耳共守鉅鹿城,可以說是趙國復立的大功臣之一。後來雖然投漢,但其可能在趙國決策層內部、已經趙軍決策層仍有人脈,甚至的間諜。不然,實難解釋前述事件的發生。
當韓信明瞭敵軍內部這一情況之後,立即指揮部隊進到離井陘口三十里遠地方紮下營來。半夜時分,韓信選拔了兩千輕騎,每人帶一面漢軍的紅旗,趁夜色悄悄從山間小道迂迴到趙軍大營的側後方埋伏,這兩千輕騎可能是韓信原來攻魏時從劉邦派來的灌嬰軍中留下的、但是手中唯一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隨後,韓信傳令部隊就餐,他對將校們說:&ldo;少吃點就行了,等天一亮,我們滅了趙之後再飽餐一頓。&rdo;將校們將信將疑,只能從命。韓信遂即傳令擊鼓,全軍出動。韓信認為:趙軍已先自己佔據了有利地形,築壘以待,看不到大將旗仗,未必會一股而出,可能不肯發起攻擊。於是,他將大將旗仗派在大軍前沿,堂而皇之的,向井陘口進發,
當漢軍接近井陘口時,韓信立即傳令中軍主力全部前出到河邊背水列陣,營壘上的趙軍遠遠見漢軍背水列陣,無路可退,紛紛譏笑韓信不懂兵法。不一會兒,天色已然大亮,韓信命大軍擊鼓前進、主動攻擊趙營。隨即,以大將軍旗仗在前,韓信在眾將校的簇擁下架馬來到陣前。陳餘眼見韓信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