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的佚名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渠道來降低他們的不滿。
想讓這些孩子改變命運的最好方式就是不停的讀四書五經,讓他們接受同樣的訓練,最終寫出規範的文章。大部分人的文章寫到最後都是一樣的,其中並沒有真情實感,也不過是對於古書的摘抄以及寫一些符合當今聖上心意的話。明明聖上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明明有時事策論的部分,但是為了學生有一個好一些的成績,他們這些先生根本就不敢根據實際情況去教,更不敢巴望這些人能在未來為官途中有什麼新的見解,畢竟從這一套規範化的訓練中得到的是很多的木偶人,他們所做的只是為了維持這個王朝的統治,順便以這樣的想法來教化人民,培養出來很多和他們一樣的傀儡。
洛淮曾經試圖在原有的四書五經基礎上加一些真實的歷史背景,比如說明在儒家中的一些內容對於百姓不利的地方,就像雖然儒家認為每個人都可以修德,但不同的人所修的德是不同的:對於農民來說,可以種好稻子就是成為聖賢的道路;而對於皇帝來說可以更好地繼承大統才是成為聖賢的道路。別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聖賢,但所謂聖賢的定義是完全不同的,有的人面前的天空就是很低,雖然這也可以提升對於生活的滿足感,不至於每日都處在痛苦的思索之中,但也沒有辦法看到生活中存在的真正問題,沒有辦法對如今皇權獨大的局面提出自己獨特的思考和改變的辦法。
洛淮希望這些孩子可以真正像孔孟說的一樣,成為堯舜,建立大同世界,改變如今世間的種種不公,獲得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但這又怎麼可以做到呢?
年紀小的孩子自然可以接受他的想法,但一旦被其他先生聽到,就總是說他畫蛇添足,淨講一些沒有用的東西。畢竟人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這裡都總是想要可以出些功效的,若是學了這些沒用的以至於考不上舉試,反倒會害了人家全家,甚至讓這個孩子落入和祖輩一樣的命運迴圈,又有哪家的父母願意呢?
況且,隨著這些孩子的長大還有自己的人生經歷,洛淮也深深的明白,很多時候所謂的信仰或者良知都是沒有用的。人在世間最重要的就是活下去,比如像他就活的很痛苦,因為他在心裡還存著幾分期盼,存著幾分向善的願景,存著幾分反抗與改變的心意,但這樣活著畢竟是很艱難的。
若是一個人像豬和牛馬一樣什麼都不懂,只是井底之蛙永遠看不到外面更大的世界,就不會知道自己的卑微與渺小,也不會產生改變的願景,更不會因為在努力之後依然忍不住向下墜落甚至回到比原處更低的位置而覺得萬分悲傷、心如死灰。
這世上最悲慘的並非是井底之蛙,而是明明沒有上升的機會,卻一心想要改變;明明只是傀儡,卻嚮往著自己可以掌握命運的絲線。這只不過是幻想,永遠也不可能成為現實。努力了一生最終也不過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到頭來落得屍骨無存,甚至為所有人,甚至是被自己所救贖的人的嘲笑。
洛淮在官場沉浮中見過太多這樣的人,甚至他自己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如此世道的受害者。他在開始時是以很高的評價進入禮部的,可以說原本應該有著最為光輝明媚的前途,但因著他在心中還存在著對於現實的不滿,以至於有時會表露出並不願意和官場上的人同流合汙,故而常常遭到他人的鄙視和嘲諷,甚至連曾經的知己都因此而離開了他。
在那些人的心中,像他這樣的人是完全沒有任何希望的,就算有文采又能如何,最終也不過是給禮部惹來麻煩。
清雲早就知道他和嵇乘雲都在禮部,也曾經問過洛淮嵇乘雲的情況。洛淮一向是個冷靜自持的人,但一聽到這名字,神情就比往常顯得哀傷許多,過了好半天,只是訥訥的說兩個人曾經的關係還不錯,但是如今也分道揚鑣了。
清雲因此覺得,也許他所謂的和自己因為意見不同而分別的知己